生態問題的深層是文化問題
同上述二者相比,加拿大作家莫厄特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文學作家,他對狩獵行為疾惡如仇。他的作品《與狼共舞》《被捕殺的困鯨》《鹿之民》《屠海》等充滿強烈的生態意識。他以一己之力,幾乎是獨臂扭轉了狼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使其從令人恐懼的惡魔變成了荒漠上的浪漫象征。
生態文學所持的生態整體觀——大地完整性——的主張,即不把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類的利益作為價值判斷的終極尺度,并不意味生態文學蔑視或反人類。恰恰相反,生態的整體利益是人類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價值。生態文學已經對人的言論、行為、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人類只有放棄或者矯正一些糟糕的行為,不把自己作為自然的中心,才有可能逐漸遠離生態危機。
編輯:wangyun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視域中文化產業發展問題解析
從生態文明建構來看,我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文化國際貿易存在污染轉移、不當開發透支資源成本、異化消費、文化多樣性缺乏;在內部結構上,一些文化產業遠未形成較完善的生態鏈。【詳細】
天人共美:一種生態的理念
隨著歷史的發展,生態逐漸成為人們不能不加以正視的問題。從實質的層面看,生態之所以成為問題,與人自身的存在相關聯。如所周知,人既源于自然并內在于自然,又走出自然并與自然相對,中國哲學中的天人之辯,就涉及以上關系。【詳細】
解決生態問題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全球生態問題。這個問題高度概括了人類前途、命運與共的同一性,而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事情。筆者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里蘊含的生態哲學思想包含幾乎所有重大問題的解決路徑。面對全球環境問題,當我們去叩問馬克思、恩格斯時,會驚喜地發現他們又給了我們走出這個困境的途徑【詳細】
江澤民之妹江澤慧:今年兩會將關注生態問題
“我今年關注三個問題:生態文明、生態文化、生態補償。為了這‘三生態’,我專門寫了兩篇文章,最后要落實到生態補償。”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式后,政協委員、江澤民之妹江澤慧就其提案內容對記者如是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