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奮力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河北“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初步建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適應”。
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介紹說,為了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未來5年中,河北將著力開展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生產消費變革、努力改善環境質量、實施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修復等5項重點工程,全面改善環境質量。
打造四大功能板塊,明確主體功能定位
“改善生態環境,必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引導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向生態化、集約化轉變。”陳國鷹說,京津冀在城市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京津兩極過于“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于“瘦弱”。優化京津冀城市結構,發展的重點在河北。因此,河北省提出,要構建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體系,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
圍繞這一目標,河北將打造環京津核心區、沿海率先發展區、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和冀西北生態涵養區四大功能板塊,明確各市縣主體功能定位。
在四大功能板塊基礎上,未來5年,河北將著力構建綠色城鎮體系。《意見》提出,要以保定市和廊坊市為重點,實現與京津率先聯動發展。以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4個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推進主城區與周邊縣(市、區)同城化、組團式發展。以承德、張家口、秦皇島、滄州、衡水和邢臺等市為節點,提升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實施縣城建設3年攻堅行動,鼓勵和支持中小城市和重點鎮高標準建設定位明確、功能集中、規模適度、專業化發展的“微中心”。
河北省還將通過實施民居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等12個專項行動,到2020年把具備條件的農村基本建成美麗鄉村。
5年后,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0%以上
“河北省產業結構偏重,為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介紹說,實現這一目標,要在3方面有突破,一是產業轉型升級要有突破性進展,二是能源資源消耗強度要持續下降,三是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要大幅下降。
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強度,《意見》提出,推動鋼鐵、電力等傳統產業低碳化,深入推進“6643”工程,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藝設備,推動生產裝備向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邁進。抓好鋼鐵、電力、石化、建材、煤炭5個重點行業和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總量、強度和能耗、煤耗“雙重控制”,力爭使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和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同時,加速綠色產業規模化,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比較優勢產業,促進光伏風電、物聯網等領域產業化、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加快形成先導支柱產業。力爭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
產業要綠色化,能源也要低碳化。《意見》提出,要構建安全、高效、綠色、多元的現代能源體系。楊智明說,盡快甩掉大氣污染的黑帽子,首要任務是解決燃煤污染。河北省提出,要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力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
編輯:xi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