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環境問題 出路在發展轉型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京津冀一體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備受關注。然而,就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也集中暴露出來。其中,生態環境嚴重超負荷就是最大的一塊“短板”。
近日,發改委、環保部發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毫不客氣地指出,京津冀地區是全國水資源最短缺,大氣污染、水污染最嚴重,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這些問題是當前及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解決不好,不僅有負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碧水藍天的殷切期待,更從深層次上制約著京津冀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國經濟的第三個增長極。
重癥當下猛藥?!兑巹潯访鞔_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減少,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可見形勢之嚴峻,國家治理決心之大。京津冀如何才能如期完成目標任務,摘掉“污染”帽子?
應該看到,京津冀的生態環境問題是發展帶來的,與發展密不可分。霧霾頻繁來襲、水環境狀況堪憂、地下水超采嚴重——諸多環境問題的根子,就在于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落后,過于依賴資源能源消耗,忽視了資源環境容量的限制;同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很多城市“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現象較為普遍,導致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惡化。只有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走上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道路,當前的環境惡化趨勢才能從根本上得以扭轉。
除了發展方式的問題,京津冀三地經濟社會發展差距過大也是關鍵因素之一。正是一些地區的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很多淘汰產能和污染企業才有了生存空間;正是發展差距的客觀存在,才使得各地環境治理的水平參差不齊。如果不做好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等制度安排,不打破區域壁壘,從“一盤棋”的高度解決好協調發展問題,填平發展差距上的鴻溝,光靠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生態環境問題也難以得到根治。
發展的問題,也要通過發展來解決?!兑巹潯肥状我幎司┙蚣降貐^生態環保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消耗上線,將逐步增加生態空間和改善環境質量作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條件;以及提出取締造紙、制革、印染、電鍍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就是為了倒逼發展轉型,通過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使京津冀走上綠色發展之路,從而徹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北京通州區將與河北廊坊北三縣整合規劃
根據首都之窗消息,目前通州區總體規劃法定審查程序已經完成,待修改完善公示后,將以市政府的名義批復。此外,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表示,2018年已會同河北省城鄉住房建設廳,組織編制《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詳細】
天津:建設創新型城市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019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持續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列為201【詳細】
雄安新區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標致
站在2019年的門檻,在對2018年意猶未盡的回味中,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技術浪潮的催生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個場景中都已切身感受黑科技變革的力量。【詳細】
雄安新區生態修復要體現生命共同體理念
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的《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明確提出,將淀水林田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形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