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新型城鎮化建設
夯實新型城鎮化之“基”——讓人“進得來、住得下、活得好”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16年,我國城鎮化要做三件大事:一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二是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促進城市規劃“多規合一”。
三件大事圍繞一個核心——“讓人進得來、住得下、活得好”。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不少代表委員們認為,“人地錢”掛鉤政策的提出,體現了中央對小城鎮發展規律的深化認識,城鎮化不是“造城”,城市發展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規模要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2013年,河南省確定43個“人地掛鉤”市級試點,將土地指標與吸納農村人口定居掛鉤,以此鼓勵城市接納農村人口,實現人口城鎮化聚集,同時通過農民進城釋放出更多的建設用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孟莊鎮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范海濤說,中央提出“人地錢”掛鉤,多了一個“錢”字,就是要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市民化掛上鉤。
“農民沒進城前,還能享受國家一些支農補助,現在地沒了,人進城了,政策也需要進城。”范海濤認為,把錢和人掛鉤,可以鼓勵城市政府強化戶籍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多吸納農民變市民,把他們原來當農民的財政補助變成城市的公共服務還給他們。
新型城鎮化,必須做好“地”文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套,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有代表委員認為,這表明了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糾偏。相信通過“人地錢”掛鉤政策的實施,可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讓土地供應、房地產開發和國家政策支持都以滿足農民工進城基本居住需求為前提,進而有力遏制房地產盲目開發亂象。
3月7日的政協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土地資源部原副部長胡存智亮明觀點: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有利于新型城鎮化。他指出,實行建設用地“雙控”,有利于推進主體功能區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新型城鎮化格局,通過劃定三條紅線——基本農田紅線、城市擴展紅線、生態紅線來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可以防止“攤大餅”,防止“大城市病”,提高城市集聚效益,也有利于改善人居環境,促進新城鎮更好地發展。
比城鎮建設更難的,是永葆城鎮的活力。針對優質資源多集中在大城市、城鎮發展不均衡的窘境,不少代表委員提出,應把推動城鄉一體發展作為戰略重點,推進協調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書記、市長黃興國介紹說,天津正加快農村居住社區、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三區”聯動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中獲益,正在變身為享有股金、薪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新市民。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北順村黨委書記劉天緒建議,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合理有序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或小城鎮流動,應補齊城鎮基礎設施配套短板,使農村水電、商業、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得到改善,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對部分不適合人居住或已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村莊,進行土地資源整合。
守住新型城鎮化之“魂”——以人為核心
“城鎮化,不能把人給丟了,不能把文化給丟了”,莫讓“鄉愁”變“憂愁”,今年仍是代表委員們繞不開的話題。
各級政府必須認識到“千城一面”對城市文化的淹沒和破壞,珍惜城市發展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考慮自然歷史環境及文化積淀,圍繞文化底蘊做文章,保護好“鄉愁”。一名政協委員在提案中誠懇建言。
“江蘇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6個。”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亮出成績單。這些年,江蘇著力推進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全覆蓋,分類改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因村施策,畫出了新型城鎮化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何確保城鎮化中“人”的獲得感?更多的代表委員關注到一紙戶籍背后的壁壘。
目前我國“半城鎮化”現象突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指出,很多農民工“就業在城市,戶籍在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家屬在農村;收入在城市,積累在農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農村”。戶籍制度構筑了兩種身份在利益上的不均等。他認為,新型城鎮化最大的困難就是市民化,但如果只是把農民的戶口改變了,沒有城市穩定的就業,沒有相應的公共服務,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化。
全國人大代表張仙蕊認為,取消戶口性質差別只是捅破了表面上的窗戶紙,還需推倒后面厚厚的壁壘,最核心的是建立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改革不僅僅是個戶口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城鄉戶籍背后的巨大福利差距,是附著在戶口上的各種不平等公共服務。
對于農民進城購房難問題,劉天緒建議,可以嘗試“錢隨地走”的辦法,國家投入用于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的資金,如危舊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等,使用應尊重其本人意愿,靈活運用,錢隨地走,幫助進城務工人員解決住房難題。
“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總理的心聲、代表委員們的關注,正與人民的呼聲匯成新的發展理念,在中華大地上落地生根,變成星火燎原的普遍實踐。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