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南京要爭做“國家中心城市” 規劃已先行
南京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優勢在哪?
國家多重戰略在寧疊加
對比五大特征,南京的戰略優勢非常明顯。多次主持南京總規修編的南工大教授蔣玲直言,當前,南京作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多重戰略疊加。去年南京江北成為第13個國家級新區,很重要的是看重這些綜合因素。
蔣玲說,長三角是中國最發達的“區塊”,南京作為南京都市圈、寧鎮揚城市群的龍頭,正著力發展創新性、服務型、樞紐型、開放性、生態型“五型經濟”,有條件、有資源承擔國家戰略、國家使命。
南京著名資深網友“無事佬”也評論說,在多重戰略優勢下,南京與國內某些內地大城市相比,更具有引領、輻射、集散和發展的潛力。離得比較近的上海承擔更多的是國際大都市的角色,而南京相當于是片區內的中心城市。
綜合樞紐帶動城市興旺
城市的興旺,向來與“舟車便利”四個字密不可分。因為瀕臨長江,南京曾是當時全國最繁華的商區,英商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等近代外國資本更是最早在老下關開埠。1908年滬寧鐵路、1913年津浦鐵路通車,南京交通優勢更佳,擁有當時國內最繁華的港口和最繁忙的鐵路運輸線。濱江地區的旅館業、商業和大市場受帶動也異常繁榮,大馬路、商埠街和寶善街一帶,商賈云集,洋樓林立。
百年后,“南京外灘”的活力雖然“衰落”了,但今天的南京早已恢復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集空港、海港、高鐵港于一身,已開通江寧祿口和六合馬鞍兩個機場,祿口機場已于1月底起實行江浙滬機場144小時落地免簽;-12.5米航道一旦實質性通到南京,將使得5-10萬噸的海輪可以直達南京,江海聯運、鐵水聯運,輻射長江中上游、瞄準歐亞物流新通道。高鐵南京南站是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寧啟鐵路也即將開通,南京往全國6個方向都有高鐵通行。
文化,市民日用而不覺
在科教創新方面,南京市科委相關人士介紹,南京高等院校有53所,萬人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萬人研究生數量全國第二,科研機構和院士的數量,均居全國第三。而近年來隨著南京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科技、教育、人才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創業優勢,科技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效應逐步顯現。
至于文化方面,南京是一座有2500年歷史的文明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山水城林的人文環境,排在全國前10名的地位,綽綽有余。更關鍵的是,如今,文化在南京就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市民“日用而不覺”。在朝天宮古運瀆河邊,幾乎每隔100米就能看到一塊小型地名牌,以故事方式呈現地名歷史變遷。這種南京“微地名牌”,僅朝天宮地區就有200多塊,可見歷史文化已潛移默化融入百姓生活。
除了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歷史文化根植于家門口,保護好歷史文化外,南京還在激活紅色文化、互鑒家訓文化、推廣書香文化、播種好人文化、倡導志愿文化下了很多功夫。
如何發力國家中心城市?
從交通樞紐轉型升級成經濟樞紐
上個月19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的批復》。《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拋出的未來十年廣州的城市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省會,我國重要的國際商貿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南方國際航運中心”。這是首個明確打上“國家中心城市”標簽的城市——廣州的城市定位。
編輯:xiongsiya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