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多規合一"整合難 已有28城率先探索
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司長透露,目前全國已有28個試點縣市基本完成了“多規合一”的探索,正在總結相關經驗,欲解決各類空間規劃不協調、不銜接甚至互相沖突的“城市病”。
“現在我們層級規劃各自為政”,“大家都在舉起規劃的大旗”,但很多規劃之間彼此互不銜接……日前,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司長孫安軍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透露,目前全國已有28個試點縣市基本完成了“多規合一”的探索,正在總結相關經驗。
“規劃多,執行難”,始終被視為中國“城市病”的主要癥結之一。自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后,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多規合一”,成了各級政府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5月9日,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司長孫安軍在清華同衡學術周的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全國已有28個試點縣市基本完成了“多規合一”的探索,“正在總結經驗”。
當前,中國城市空間的規劃政出多門,正是由于不同層級的政府、或同級政府中的不同部門,均會依據各自職能權限或部門利益,針對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區位用途、資源配置、開發強度等維度,做出各類性質各異、年限不一、法律和行政地位參差,甚至連規劃發展目標都迭有沖突的各類規劃所致。
據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院長助理孫雪東介紹,中國現行同一層面的空間規劃就有80多種,彼此各有側重,又平行交叉。“多規合一”的目的,就在于讓這些規劃能相互協調,避免規劃內容的沖突和矛盾。
孫安軍指出,“城市規劃的制定,實際上是公共權力對以土地為依托的財產權益的調整”。但現在,“我們層級規劃各自為政”,“大家都在舉起規劃的大旗”,導致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和控制性的詳細規劃之間,“全部都是不銜接,或者是有很多不銜接的地方”。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套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就針對上述問題開出了處方─即“推進規劃、建設、管理、戶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
在更早之前的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還曾聯合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關于開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試點縣市“形成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目前,在各級政府、各部門制定的眾多規劃和藍圖中,尤為關鍵的是“三規”─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這三項規劃分別由各地發改委、住建部門、國土部門主導編制。
只有當影響層面最大的“三規合一”后,“多規合一”方有推進的可能。問題是,在“多規合一”之后,統合各類規劃的主導權又會“合到哪里去”?
對此,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表示,“多規合一”更多是政府內部“如何實現跨部門協調和管理的問題”。如果沒有這樣的機制,一張藍圖或者多張藍圖都沒有實際意義。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規合一”卻有“貌合神離”的可能。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富海就指出,“連三規合一這個事,三個部門都不能坐下來,平心靜氣地通過技術手段去討論。而是各自去搞一個‘三規合一’的版本。我們這種行政效率是不是有點太浪費了?”。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吳必虎則坦言,要“混合規劃很難做”。畢竟,“每個部門都有法律保護,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塊自留地”,“本來是我這段地。你來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如今,住建部雖宣稱全國已有28個試點縣市基本探索完成“多規合一”,正在提煉經驗。但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院長助理孫雪東提醒,現有的“多規合一”試點還缺乏法律的依據,可能只會是一個階段性、過渡性的成果。
吳必虎則認為,中國很多政策推進難,原因在于長期形成的“大一統”、“一刀切”思維。“一張藍圖”究竟該由發改委、住建部門還是國土資源部門,還是其他部門主導,“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主要矛盾來指定不同部門”。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國土空間規劃或多規合一:考驗管理機制通道
  陸昊在武漢調研時提到,規劃既不是城鄉規劃,也不是土地利用規劃,而應該是國土空間規劃。要集約優先、保護優先,用更少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支撐新的經濟總量增長。【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