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五大發展理念 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
近日,國家林業局正式印發了《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對《規劃》內容進行解讀。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林業改革發展、森林生態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為林業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面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好“十三五”林業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后5年,我國林業處在新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林業改革發展具備了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
第一,林業發展提升到了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林業改革發展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標志著我們黨對林業重要性的認識產生了新的飛躍,將林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第二,綠色發展賦予了林業發展新使命。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理念和實踐的重大創新,迫切要求林業承擔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夯實生態根基的重大使命,承擔起創造綠色財富、積累生態資本的重大使命,承擔起引領綠色理念、繁榮生態文化的重大使命。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林業發展新任務。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林業建設把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增加生態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強大生態功能,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了林業發展新要求。林業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和供給能力,滿足全社會對林業的新需求。第五,全球生態治理帶來了林業發展新機遇。重視森林、保護生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各國發展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國要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明確指出“中國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林業在全球生態治理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編輯:xiongsiyan
相關閱讀
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全文及解讀
1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詳細】
《國家特色小鎮認定標準》官方解讀
如何才能入選中國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的評選標準是什么?標準是如何制定的?帶著這些問題,全程參與本次《國家特色小鎮認定標準》制定的馮新剛先生,為大家做深入解讀。【詳細】
保存城市發展的文化血脈
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保護城市傳統特色文化、建設美麗城市的訴求越來越強烈。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打好“文化牌”、“生態牌”,讓人們詩意地棲居,成為我國轉型發展時期面臨的較突出問題,能否解決好這個問題是衡量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標準。【詳細】
山東省內兩個重工業城市的生態逆襲
記者近日跟隨全國人大環資委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實地調研發現,在這些曾“被嗆怕了”的城市里,生態治理正成為護航經濟發展的“綠色驚嘆號”。7月的濰坊,河溪里蘆葦蕩漾。沿白浪河、丹河驅車數十公里,濕地隨處可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