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臺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意見
三、依法審理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案件,保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
10.依法審理涉土地資源案件。依法懲處非法占用基本農田、農用地、林地等犯罪行為,嚴守生態紅線。妥善審理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土地確權、房地征收等行政案件,依法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合理控制國土開發空間和強度,推動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建設。妥善審理涉土地流轉民商事案件,依法鼓勵創新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保障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等各項改革試點順利進行,推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11.依法審理涉礦產資源案件。依法懲處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等犯罪行為,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妥善審理涉及礦業權審批、頒證等行政案件,保障礦產資源集約利用和有序開發。妥善審理涉礦業權民商事案件,準確區分民商事審判和行政監管界限,依法認定礦業權出讓、轉讓、出租、承包、抵押合同的效力,正確處理越界勘查、開采引發的糾紛。
12.依法審理涉林業資源案件。依法懲處盜伐、濫伐林木等犯罪行為,保障國家林業資源安全。妥善審理因林權登記頒證、林地開墾、林地用途改變等引發的行政案件,保障林權改革順利進行。關注林地所有權、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經常發生分離的特點,區分因歷史、政策、鄉規民約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權利沖突,堅持尊重林權人意思自治和尊重行政機關認定的統一,妥善處理林權確權和林權流轉中發生的各類糾紛。
13.依法審理其他資源相關案件。妥善審理涉及草原、河流、湖泊、灘涂、海洋等資源開發利用的權屬、合同和侵權糾紛案件,依法懲處相關刑事犯罪行為。注重保障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相協調,特別是審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以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區域內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引發的相關案件時,將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作為裁判的重要因素綜合考量。
四、積極探索氣候變化司法應對舉措,推動構建國家氣候變化應對治理體系
14.依法審理碳排放相關案件。深入研究碳排放交易中的法律問題,妥善審理碳排放交易糾紛,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依法審理涉及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碳排放行業,以及涉及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碳排放重點領域的相關案件,妥當適用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環境標準,促進低碳發展。在審理相關案件時區分合規排放與超出排污標準、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和排污許可證要求排放等不同情形,依法確定責任主體及責任范圍。
15.依法審理節約能源相關案件。加強對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等節能服務產業的司法保障,培育成熟、規范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節水改造,以及礦山企業技術和工藝改造等重點領域的能源節約。妥善審理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專利、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糾紛,鼓勵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清潔能源和能源節約新技術的開發利用。
16.依法審理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案件。深入研究綠色稅收以及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發展基金等涉及綠色金融發展的特殊法律問題,研究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市場交易機制和規則,妥善審理相關案件,充分發揮金融手段及市場機制在實現綠色發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妥善審理涉及植物新品種、生物遺傳資源和基因等知識產權糾紛,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
五、依法審理各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有效維護環境公共利益和國家所有者權益
17.依法審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依法及時受理符合法定條件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積極構建有利于社會組織提起訴訟的程序和配套機制。妥善處理司法保護和其他路徑保護的關系,尊重行政機關的首次判斷權和自由裁量權,為行政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創造有利條件。在尊重審判規律的前提下,依法適度強化能動司法,創新審理方法和裁判方式,探索符合需要的證據保全、先予執行、執行監督等特殊規則,發揮公益訴訟的評價指引和政策形成功能。
18.依法審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遵循職權法定原則,依法及時受理檢察機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試點提起的環境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主動適應改革需要,堅持以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作為基本依據,結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特點,在法律框架范圍內創新、完善具體的審判工作方式方法。堅持正當程序的基本規則,依法保障舉證、辯論等訴訟權利的充分行使,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9.積極探索省級政府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的審理規則。按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試點地方省級政府經國務院授權后,作為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可以對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提起民事訴訟。認真研究此類基于國家自然資源所有權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的特點和規律,根據賠償義務人主觀過錯、經營狀況等因素試行分期賠付,探索多樣化責任承擔方式。試點地方省級政府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不影響社會組織依法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也不影響人身和財產權利受到損害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私益訴訟。準確界定基于同一侵權行為發生的三類訴訟之間的關系,做好訴訟請求、事實認定、責任承擔以及判決執行等方面的協調、對接。
編輯:kangyuxua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