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之爭不是文化之爭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
作為大陸首座、全球第六座迪士尼度假區,上海迪士尼被視為對國內其他主題公園的巨大挑戰。據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正義介紹,自地鐵迪士尼站開放以來,主題公園核心區23天共接待游客96萬人次,預計正式營業后將吸引3.3億人。如此龐大的客容量,其他主題公園難以與之比肩。在討論國內外主題公園發展差距時,有人習慣將問題上升至"文化之爭"的高度,認為迪士尼之所以在全球獲得成功,是因為它實現了娛樂功能與文化的高度結合。
迪士尼于動畫領域深耕數十載,上世紀30年代的《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席卷全球,80年代"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形象更深深塑造了一代人的記憶,當迪士尼公司將發展方向指向主題公園時,確實很好地利用了這些資源。在各大迪士尼樂園中,我們總能隨處見到熟悉的卡通形象,毫不夸張地說,正是這些形象鍛造出迪士尼樂園的特質性、打造出世界級的兒童樂園品牌。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競爭對手只能相形見絀。但實際上,文化資源并不是主題公園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受米老鼠、唐老鴨影響最深的一代,現在多已高齡,其實,現在的兒童對這些卡通形象的喜愛,大多不是長期浸淫的結果,而是出自審美自覺或他人推薦。"后米老鼠時代"的兒童成為迪士尼的主要消費者,足以說明文化只是保證主題公園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決定因素。2010年上海開放了首座《紅樓夢》主題公園,文化底蘊夠豐厚了,按理本該吸引一大批游客,結果卻游客寥寥。這一案例并不是強調《紅樓夢》不如迪士尼,而是意在指出,主題公園有特殊的運營規律,不僅要有趣,更要好玩,只有文化鑒賞價值的主題公園不是成功的主題公園。
迪士尼董事長鮑勃·伊格爾表示,上海主題公園是"原汁原味的迪士尼"和"鮮明的中國色彩"的結合體。其中全球首發項目"創極速光輪"據稱也是考慮中國游客的偏好后推出的。這些表態與其說放大了文化的影響力,不如說是制造出了新的"賣點"。因為富有"中國特色"便足以吸引更多游客,更何況,許多項目確是全球首創。經營主題公園的關鍵與其說是最大化地挖掘背后的文化內涵,不如說是要不斷提升游客的游園體驗。迪士尼也并非始終雄踞主題公園榜首,2014年,當廣東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和杭州宋城營業額屢屢攀升之際,常年穩居榜首的東京迪士尼卻陷入營收低迷。迪士尼的模式并非不可復制、更非無法超越,迪士尼的文化資源的確得天獨厚,但主題公園的屬性決定了對文化資源的利用只能取其"形"而不能得其"魂",文化在許多場合可以成為營銷的切入點。廣州、深圳等地的主題公園之所以在近幾年發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是結合《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綜藝節目做了較成功的營銷,產生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近日發布《主題公園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國內主題公園存在"同質化嚴重、主題文化不突出、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大部分是市場競爭過于激烈造成的,并不是"先天不足"的文化積累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改進管理方式等予以解決。
或許,上海迪士尼樂園在短期內將對國內其他主題公園造成一定沖擊,不過對許多優秀的主題公園而言,完全可以依靠商業、技術手段縮小同迪士尼樂園之間的差距。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2019主題公園六大科技趨勢
為創造獨特和難忘的游客體驗,高科技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2019年最吸引眼球的科技趨勢是哪些呢?【詳細】
中國超半數主題公園“無主題”
主題公園熱遍布全國各地,但發展痛點卻始終難以根除。日前,AECOM發布《中國主題公園項目發展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介紹,中國主題公園建設正處入快速發展期,預測至2020年,整體游客量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