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結構性視角
童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城市更新正在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議題,我想也會成為一個常態化的熱門議題。我們大多數認為2014年將會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拐點,城市發展的重要領域將從對外擴張轉向內向優化,這意味著城市更新將是新常態中的一個持久性進程。
城市更新對我們而言應該并不陌生,但是每當真正面對這一課題時,卻仍然還是感到有些迷茫和陌生,因為大家的理解角度千差萬別。人們經常會將城市更新與棚戶拆遷、舊城改造等現象,或者與歷史保護、建筑翻新等措施等同起來,但是從宏觀視角來看,這些內容所呈現的是城市空間更新環節中的直觀現象,構成了我們平時對于城市更新內容的感性認知,并滲透到日常的項目操作之中,但是城市更新其實意味著更為深刻的含義。因此今天我所要討論的就是從總體層面來理解有關城市更新的結構性議題。
對于城市更新這一議題,最大的誤區是將其理解為一次性的事情。城市更新應該是一個歷史性的議題,每一次的城市更新其實只是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階段。
以紐約為例,盡管這座城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發展也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是在這200多年的過程中,它每一階段的空間痕跡依然保存完善,并且依然鮮活。例如High Line,這原本是1930年修建的一條連接肉類加工區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遜港口的高架鐵路貨運專用線,在上世紀80年代遭到廢棄后,經過改造而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高架公園。該公園以野趣、野生為特色,在一個高樓林立繁華大都市的核心地帶營造了一片別樣的自然空間,紐約人深深引以為豪。
High Line Park , NewYork
我想,這一項目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本身,對于城市而言,它的影響具加廣泛而持久。放大到整個紐約地圖來看,HighLine的實施和影響范圍并不很大,但卻是一個承載著城市歷史的標志物。該段鐵路在歷史上為哈德遜港區提供貨運服務,在過去,大量貨物在碼頭區被卸載后,通過該鐵路運輸到倉庫和其他地方,在當時,HighLine是一段非常繁忙的交通線路。從19世紀末開始,該鐵路就更為繁忙,并于1930年實施了高架化,以提高運行效率,伴隨紐約度過了半個世紀。然而到了1980年代,由于哈德遜河航運的減少以及碼頭區的搬遷,該鐵路逐漸衰退,直至停運。在此之后有不少開發商和機構試圖將鐵路拆除,以圖相應的商業開發。
大約2000年,在這條鐵路即將被拆除的時候,事情發生了轉機。兩位大學畢業后一直住在鐵路旁邊的年輕人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分別發起了保護運動,通過廣泛呼吁,他們成功使得公眾注意到這段鐵路的重要性,并引發了紐約市民的廣泛反響,因為它所包含的不僅僅是鐵路本身的故事,還包含了周邊地區的歷史記憶。于是隨后他們成立了Highline協會,舉辦著眼重新利用的設計競賽,并在紐約的中央火車站舉辦了該競賽方案的大型展覽,共有1000多個參展方案,最后是Diller Scofidio & Renfro的方案中選。該方案計劃將High Line變成一個城市公園,通過咨詢植物、生物專家,使公園的種植特征符合紐約周邊的生態環境,事實上也相當于一個科普性的植物園。該方案后來實施成為今日的高線公園,整座城市因此都能夠從中受益。
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南通生態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破壞和對生態系統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展并且持續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
如何將城市里小塊土地變為城市綠洲
從蜿蜒的小路到鄉村樸素的大門設計,這里介紹營造城市中寧靜的綠洲的10個方法。當你的室外空間是一個城市廣場,如果不是特別的小,也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塊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