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棕地再生”工作營感想
崔曉培 西北大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棕地工作營隨感
回望崎嶇,前瞻光明!
曾記得接觸棕地的議題應該是大學畢業設計時候,彼時對棕地還不夠了解,后來在設計公司工作三年,進一步了解參與了棕地的項目,特別是在國內最大上市園林公司東方園林工作的時候,逐漸有設計項目與生態環境工程部對接的時候,對棕地的設計和治理進一步了解,隨著對棕地研究的感興趣,后又繼續深造就讀碩士學位,在碩士期間進一步研究,通過交換去美國、臺灣后,在美國UCBerkeley的時候通過景觀系的學習了解的美國棕地的現狀和前沿;通過輔仁和臺大的景觀系所的學習,進一步關注了解臺灣的相關棕地議題,
例如臺灣的煙廠改造和華山酒廠的改造等,最終隨著了解的深入,并關注當下,隨后便關注當下,對我們大陸的棕地狀況進一步了解,或許說痛心疾首能形容我們棕地更加厄待解決。或與緣于此,加上對棕地的教育了解,目前關注的前沿是清華大學的景觀學系的一批教師,故此對棕地工作營非常感興趣。
非常高興能參加這次棕地工作營,第一天上午在老師的介紹下了解到清華景觀系、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和巴塞羅那建筑學院的景觀學系有了基本的了解,作為一位老師,在這里學到了景觀教育體系的建立過程和發展前沿。下午對首鋼項目的調研現場,朱育帆和鄭曉笛老師的帶來下使我們對場地有個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對進一步的設計有了新的感受,之前有聞,GSD、UCB等著名高校的studio都會有對場地的調研,調研對我們的設計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周二的lecture里進一步對棕地和棕地設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ESD的龔宇陽博士對中國棕地的現狀和前景做了詳細的介紹,并說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由于本人的碩士論文也是關于棕地,故此對老師所講更是體會更深。之后來自IIT,UPC等的教授也一一表達自己對棕地的認識和見解。晚上便是workshop我們的組員從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表達了對棕地認識,展現了角度的多樣性。會上鄭曉笛老師曾說,作為景觀設計師,我們應該以景觀的角度看待棕地修復,誠然,修復技術作為棕地再生的重要支撐,但我們不應沉迷于技術,我們應該關注以景觀的角度探索棕地再生的可能性。
如何以景觀的角度解決棕地的問題,我想是作為一個景觀學人的使命,雖然這條道路上布滿荊棘,例如我們的經驗不足,法制不全,經費不足,監管不嚴等等,但我想景觀作為修復棕地的可能性是光明的。吾愿在棕地再生領域有所建樹,希望我們的棕地早日變“棕”為“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編輯: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