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林 跟你我有什么關系?
想象一下,打開手機或者其他智能設備,就能查詢附近公園里正在舉行哪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或者公園綠地里有哪些可能的過敏原……不久的將來,這些人性化的園林綠化信息服務就將實現。
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北京智慧園林高峰論壇上了解到,北京市將建設三大系統、四大體系,打造智慧園林系統,更好地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價值,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北京智慧園林建設初期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智慧決策,服務百姓生活為立足點,實現全民參與即時互動,打開人與自然對話的窗口。
其實,發展智慧園林的背后也是長期以來生態管理手段落后的現實反映和改革需求,其背后是一整套發展邏輯的轉變,以及綠色為民理念的“互聯網+”實踐。
讓土壤養分數據化實現低碳養護
綠化用地被占用,怎么辦?綠植遭遇病蟲害,怎么治?連續陰雨,是否還要常規化澆水作業?面對一系列園林養護常見問題,我們能想到的方法大多是首先得有人定期巡查,發現問題,然后再采集信息上報,然后再經過專業人士決定、反饋、執行,最后再進行反饋、總結等。傳統做法費時費力,而且很難做到綠化管理的有效覆蓋和動態管理。
那么,一旦園林綠化管理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會有著怎樣的蛻變?據介紹,未來北京智慧園林建設將以3個系統、4個體系為總體框架。3個系統由智慧園林監測、管理和服務系統構成。智慧園林監測系統通過布設傳感器、視頻監控和物聯網等監測設備,結合人工智能,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件進行預警。
也就是說,以后再發現綠地被占用的情形,在侵占初期,視頻監控就可以通過圖像變化,自動報警預警,管理人員遠程就能看到預警信息,迅速前往處理,實現精確化管理防范,同時鎖定侵權人,保留電子證據。
園林監測系統還包括土壤監測子系統,可以實時采集土壤、水等數據,及時傳輸到服務器,服務器終端接收到監測信息后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灌溉等智能化應用;園林綠化人員也可以通過電腦、手機查詢和接收監測數據和預警信息。環境監控子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周圍小環境的空氣溫濕度、風速、風向、降雨和光照度等信息,并把這些數據傳輸給服務器,為灌溉決策、智能人文服務提供參考依據。人員活動、生物狀況監測子系統則可以提供視頻監控、數據存儲和分析,根據檢測歷史數據形成管理報告,為園林建設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保障。
總之,在未來通過科技支撐,將最大限度實現節水灌溉、精確灌溉和科學管理、低碳養護。
智慧園林管理系統則主要是通過園林要素和事件的智能化識別、跟蹤、分析和管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分析、處理后,進行智慧園林管理體系的自診斷和自調節,給園林綠化規劃、工程建設、養護管理、社會化服務等提供科學管理依據,輔助領導進行決策,滿足建設國際化高水平智慧園林的要求,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園林喬灌木如何養護?
對于喬灌木的養護是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平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喬灌木進行養護?【詳細】
北京市啟動平原生態林夏季養護巡查工作
為提高北京市平原生態林夏季林木養護水平,提升林地景觀效果,近日,市林業工作總站結合春季檢查問題整改,以抗旱排澇、枯死樹和拉拉秧等有害雜草清理、有害生物防治等養護措施落實為重點,開展北京市范圍內【詳細】
山東淄博周村區打造“智慧園林”
運用“互聯網+”思維,應用智能化運營,注重精細化養護,周村區園林局成功打造了一個地區的“智慧園林”范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