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科研基地內,有很多性狀優良、表現出色的地被草花品種,如株型緊湊、花穗密集的一串紅‘奧運圣火’,葉片碧綠、輕盈飄逸的嶗峪苔草‘園科’,花色淡雅、朵朵相連的美麗月見草‘京美玉’……這些都是該院草花品種選育團隊20多年間的科研成果。
據統計,該團隊選育的47個花卉新品系中已有14個草花品種獲得北京市地方良種證書,包括一串紅、矮牽牛、苔草、三色堇、萬壽菊、孔雀草等。
北京園科院植物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董愛香告訴記者,雖然這些優良品種獲得了推廣通行證,也在北京的公園綠地嶄露頭角,但卻未在園林工程中大規模應用,它們在綠化市場上“開花結果”尚待契機。
作為科研單位,北京園科院采取多種途徑“開疆辟土”,在市場推廣中取得一定效果。比如借助2008奧運會的舞臺,他們推出“奧運圣火”系列一串紅。該系列品種普遍具有花色鮮亮、株型豐滿、花穗密集等特性,如今在北京的公園、綠地也頻現芳蹤。除了自售,該院每年還通過中國林木種子公司銷售其種子十幾公斤。
盡管已擁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是在北京園科院植物所所長王茂良看來,這些自主品種尚未擺脫用量少、規模小、難以形成氣候的困境。“從個體來看,這些品種絲毫不遜色于國外任何一個產品。比如花色淡雅的美麗月見草‘京美玉’,花期從5月初延續至11月初。盛夏時節,朵朵粉花爭相怒放,整體效果壯觀。其耐寒性同樣值得稱贊,越冬率可達80%以上。但從整個應用市場來看,仍舊勢單力薄,顯得有些默默無聞。”王茂良坦言。
細數國內環境布置的花卉主角仍被“洋花”占據,非洲鳳仙、牽牛、三色堇、法蘭西玉簪、德國鳶尾、四季海棠等,80%以上都是外來品種,國內自育品種非常少。
以北京為例,早在2014年花卉業年產值就突破了13億元,占市場主要份額的一直是國外品種。國外品種花色全、品種多,更關鍵的是種子產量大、貨源足,穩穩占領大型活動用花市場。“如國慶節花卉布置中,一個用量1億株的花境工程,找國外一家大型種子公司就能全部解決。甲方自然不必為某一個品種1000萬株花苗單獨找一家企業,更何況我們的自育品種很多時候還無法達到這么大的產量。此時,規模效益就表現出強勢和優勢。”他說。
早在2010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就組建了花卉育種研發創新團隊,集中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重點推進新品種選育工作。如今,雖然已有大批新品種面世,但國內自主品種的推廣之路、商業化之路卻面臨瓶頸。在前不久北京園科院舉辦的某活動上,北京世園局園藝部部長單宏臣表示,2019北京世園會有望為自育花卉品種創造一個盛裝表演的舞臺。為了使本屆世園會“中國創造”的色彩更加鮮明、醒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植物品種將受到高度重視,讓“養在深閨無人識”的自主品種得以全方位展示。“希望這樣的契機能幫助國內自育品種走出科研大院,走向街頭綠地,走進百姓的心中。”王茂良總結道。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