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設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
近日,記者來到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的主碑廣場上,工頭李師傅和20多位工人正在對主碑護壁進行噴漿,一個月后,主碑將在這里矗立。多年前,李師傅也是一位工頭,曾在這里開礦采礦。如今的他,正一點點地修復著被破壞的土地,建設著綠色的公園,拼出礦區的美好未來。
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位于雨湖區鶴嶺鎮。這里是原省屬國有大型企業——湘潭錳礦所在地,錳礦探明儲量946.5萬噸,保存儲量343萬噸,素有“百年錳礦、中國錳都”之稱。歷經百年的采礦、選礦、煉礦,湘潭錳礦見證了國有獨立工礦區發展的興衰,既為國民經濟作出了突出貢獻,也造成了錳礦地區及牟渠沿線近50平方公里土壤的污染。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資源枯竭礦山成功轉型和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源頭治理,修復污染耕地,治理地質災害,推動產業轉型,改善社會民生,湘潭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申報建設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2013年1月17日成功獲得國土資源部(國土資廳函[2013]42號)批準,獲得全國第三批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
該項目總規劃面積9.92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060畝,預計總投資4億元,由地方政府自籌資金建設。雨湖區委、區政府為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在原礦山公園有限公司獨立運作的情況下,將礦山公園有限公司整合到雨湖工業集中區,由工業集中區牽頭,湘潭電化配合,融合到園區規劃建設中,充分發揮園區管理、融資及建設職能,加快推進礦山公園建設。
為了整合資源,礦山公園在規劃過程中,采取了“拼積木”的方式。每一塊“積木”都蘊藏著生態理念,每一塊“積木”同時也構成未來錳礦地區美好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園區建設規劃、礦山公園規劃、示范工程治理規劃、鶴嶺鎮發展規劃、湘潭電化產業規劃整合,真正實現了‘一張圖’規劃,使幾個規劃協同,這樣就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雨湖工業集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礦山公園建設在國土資源、環保、發改等部門的支持下,借力國土、環保、發改委等工程、項目,將公園劃分為六個功能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區、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區、井下探秘區、現代工業參觀區、礦山綜合服務區、科普教育區,分三期進行,預計到2017年底,整個國家礦山公園將全面完工。
11月4日,我們對一期主要建設工程進行了走訪。礦山公園北門景區內滿眼綠色,文化廣場內居民全家出游共享天倫,文化走廊也已全部竣工;二期工程主要建設主碑廣場、風箏廣場、停車場、景觀臺等項目。目前,主碑廣場基礎施工已實施完畢,停車場基礎建設已完工,景觀臺及前坪8000平方米鋪裝工作也已完成;三期主要建設礦山公園博物館,目前正在進行設計招投標工作。
全面建成后,湘潭錳礦國家礦山公園將以獨特的錳礦礦業遺跡為核心,重現錳礦探、采、選、冶、加工工藝流程和中國錳業發展歷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過程,集中展現“中國錳都”百年輝煌歷史,將成為集愛國主義、工業參觀旅游、歷史文化回顧和休閑娛樂功能為一體的科普教育和全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基地。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