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造“華南設計之都”
26日,記者從白云區獲悉,繼白云區均禾大道北工業區項目成為村級工業園類“第一個吃螃蟹者”后,日前,黃邊村工業園改造項目獲審議通過,這標志著鶴龍街黃邊片區成片連片舊廠房改造正式啟動。
據悉,黃邊村工業園改造將在明年正式啟動,預計3~5年可完工,該項目將“華南設計之都”,800多畝土地將分三期成片開發,旨在打造一個集聚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時尚設計等設計行業的產業片區。
黃邊村工業園將連片改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制造業快速發展,那時的黃邊工業園區,曾以低廉的租金等優勢,吸引了大量化妝品、鞋業、制衣等廠房匯聚于此。然而,近年來,在經濟下行浪潮下,這里早已不同往日,修車廠占了園區的半壁江山,另外還殘留著一些低端廠房、倉庫等,不僅租金低,給村社帶來的收入少、管理壓力大,還存在治安、消防等隱患,亟待轉型升級。
今年,廣州城市更新拋出新政策,在全市范圍內挑選26個城市更新項目作為“城市更新管理權限下放到區政府”的試點,可以說,審批權的下放對這26個重點項目都意味著重大的政策利好:踏進了行政審批的綠色通道,對于控制成本、有效推進項目的實施無疑是一顆“定心丸”。在政策利好下,日前,黃邊村工業園改造項目獲審議通過,這標志著鶴龍街黃邊片區成片連片舊廠房改造正式啟動。
據了解,黃邊村工業園屬白云新城規劃黃邊站點周邊創意產業片區,地鐵2號線黃邊站上蓋。據廣州市城市更新“1+3”政策,該項目將移交政府用地面積約5.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4.84萬平方米;村社可獲用地面積約13.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4.5萬平方米。也就是說,該項目將有近50萬平方米建筑更新落地。
產城融合打造“華南設計之都”
白云區城市更新局局長葉穎介紹,黃邊村工業園改造以打造一個集聚建筑設計(涵蓋施工、監理、評審、招投標等)、工業設計、時尚設計等設計行業及相應配套的“華南設計之都”為目標。整個項目分三期開發,一期對空港大道西側約358畝的“三舊”物業進行改造,二期對空港大道東側約137畝進行土地收儲,三期輻射周邊地塊,對鶴邊、聯邊等約350畝可供開發部分進行配套升級利用。其中,一期擬規劃建設建筑行業產業園,主要引進建筑設計行業企業、施工企業、監理企業等,并圍繞這些產業做部分配套,如咖啡廳、商務酒店、電影院、餐飲等。二期擬引進工業設計、時尚設計等企業。
“產城融合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葉穎表示,黃邊工業園整體體量明顯,有望形成示范帶動作用。除建設“華南設計之都”創意產業聚集區外,還將在白云大道北地鐵站周邊建設汽車展貿聚集區、在市中級人民法院周邊打造華南法律服務聚集區、在地鐵14號線鶴南站周邊建設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
概況:白云區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
近年來,白云區不斷探索推動集體舊廠房改造的嘗試,最具代表性的是永泰村茶山莊地塊,探索了“城中村綜合整治+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集體舊廠房改造”的“1+1+1”模式推動舊村莊綜合整治改造,該模式獲得了省市領導的肯定。
近期,白云區對全區集體舊廠房宗地進行全面梳理,提出將白云區均禾大道北(原東平玻璃廠)、黃邊村工業園、凰崗村工業園3個村級工業園改造項目納入廣州市2017年重點城市更新計劃,并研究改造方案編制指引、報審程序、民主程序履行程序、產業引導機制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操作流程。
除了加快審批腳步,白云區還在積極探索村級工業園改造的各項政策配套文件,如制定了政府統籌部分收益分配原則,計劃將部分政府收益返還屬地鎮街、村社,用于地區公建配套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引入前期投資人,解決城市更新宗地上現狀建筑物清拆難題;成立產業研究協會,確保通過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有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這些配套政策的制定,在《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提升“三舊”改造水平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指導下,有效加快了同類項目的推進。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
中國四座“全球設計之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授予全球17座城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