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再到柑研所,主要是參觀試驗田的現場,包括柑桔原始材料苗圃。在參觀時,除了介紹如何防止病蟲害,采用生物治蟲,采用噴灑“920”藥劑防止落花使之多結果等技術外,還著重講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盡管當時我國柑桔在總產量上還不如某些國家,但柑桔的祖先是在中國,這是勿容質疑的。中國的柑桔傳播到國外,經過國外科學家的工作,培育了新品種(如溫州蜜桔),但改變不了柑桔的祖宗在中國這個事實。有人想違背這個事實,說柑桔起源中不在中國,中國只是柑桔次中心的說法,這違背了歷史。到底柑桔的祖宗是在中國還是在別的國家,主要是從原始柑桔來判斷。柑研所的同志告訴李約瑟,除了他們那里種植的幾百種原始柑桔外,該所的老所長、柑桔專家曾勉同志還有新的重大發現,找到了新的原始柑桔——狗屎柑。如果哪個國家硬說他那里是柑桔的發源地的話,請他拿出原始柑桔來。這些科學論斷,使李約瑟折服。他說,通過這些參觀、考察,柑桔的祖先是中國已確證無疑了。誰要爭這個宗祖權,誰就要拿出幾百種原始柑桔,否則就別這這上面打什么主意。李約瑟還表示,這個問題,他要在他的著作里加以論述,并且光大發揚這樣一個專門從事柑桔研究的機構和畢生從事這一研究的科學家們。在離開柑研所時,已是暮色蒼茫,華燈初上了,大家再次合影。主任還向客人贈送一冊《柑桔栽培手冊》,李約瑟如獲至寶,手捧著書連聲道謝。
第二天上縉云山,參觀了稀有樹種“猴歡喜”、“飛蛾樹”、“相思樹"、“南方紅豆杉”等,拍了一些照片。李約瑟說,四十年代,他曾經到過縉云山,縉云寺的長老和尚請他喝過縉云甜茶。送他的《縉云山志》,至今還保存著。
在北泉午飯后,回城的路上,記不清是在三溪口還是在井口,李約瑟發現了路邊不遠處有一座磨房。他要求停車,跨步到磨房去看。搗鼓了半天才回來,興奮地說,這種東西幾十年不見了,在這里能看見,不得不觀摩一下。他說,這也是中國古老機械技術的一種,以水作動力,其實也先出現在中國。研究中國的科學技術史,我就是從這些開始的。中國是文明古國,火藥、印刷術、指南針,都是中國人發明后傳到西方的。還有冶煉、制鹽、造紙等。可惜的是,這些古老的發明,當時中國本身沒有很好地發展和利用。
李約瑟對我們說:他1942年至1946年在重慶英國駐華大使館任文化參贊。在那期間,他從事英中科學合作。他曾自己開車去璧山、永川、江津、合川、內江、自貢、宜賓、瀘州、南充、達縣、萬縣等地方,足跡遍川東、川北、川南。他到那些地方去,主要是了解當地的科學技術情況。了解文物古跡,研究巴蜀文化。因此,他搜集了很多古版書籍,很多地方縣志,包括《四川鹽政史》、《四川鹽法錄》等。這此古版書,至今還保存在他的圖書館里,都是他編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素材,李約瑟的夫人李達菲說,她當時在重慶,常以記者身份到曾家巖和紅巖村去參加中共方面的記者招待會,見過周恩來等政治家。李約瑟說:我是外交官,不便去,就讓夫人去。有時還讓她帶些書給八路軍辦事處。
因為李約瑟夫婦都有在重慶生活過的經歷,自稱1942年至1946年是重慶的抗戰市民,對重慶的過去非常了解,對比也很強烈。李說,解放前重慶的公共汽車很少,這次來看到很多汽車、電車,郊區還修了好多公路,到處都是新建筑,說明重慶變了。在北碚回城的路上,李約瑟說,在駐華大使館期間,看見路上的人沒精打采,就象走投無路。現在的人走路忙忙碌碌,很有精神,這是一種興旺驚喜。李認為,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健康的社會,使人們理想的社會。在火車站為他送別時,他說:重慶天氣熱,你們這些朋友心更熱。還說,他一定要在10月1日前趕回倫敦,趕在英中了解協會為中國國慶節舉行的慶祝會。他要發表演說,把中國人民的友誼轉告給英國人民。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