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林下經濟開啟“田園新城”新想象
“全區要轉變觀念,推動林業發展重點從單純抓生態環保,轉換到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相并重上來。”2月中旬以來,高明相繼召開的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及高明區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均把農林業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議題,并首次提出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
2016年11月,廣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業廳、林業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引導、推動林下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山區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
高明擁有佛山68%的林地,長期承擔著佛山生態屏障的功能,但在林業產出上,高明每萬畝森林產值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3%。今年是佛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考核驗收之年,擁有佛山五區最豐富森林資源的高明,如何走出一條林地資源生態保護與林業經濟提效增收協調并進的新路子,從而為高明建設“嶺南美麗田園新城”注入新內涵,備受各界關注。
潛力巨大
萬畝森林產值僅為全省平均水平3%
據高明區農林漁業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高明區共有森林面積7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1.4%。其中,林地面積為67.35萬畝,占佛山市林地面積的68%,占全區總面積將近一半。
不過與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相比,林業產值則顯得有些單薄。數據顯示,2016年高明林業實現總產值0.89億元,占全區農業總產值40.01億元的2.2%,占全區生產總值757億元的0.1%。而從每萬畝森林產值來看,全省的平均水平約是4413萬元,高明每萬畝森林的產值僅約127萬元,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約3%。
“由于佛山近七成的林地面積在高明,所以高明一直以來自覺承擔了佛山生態屏障的功能和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明林業價值的釋放。”一位熟知高明林業發展歷史的觀察人士,長期以來高明林業以保護為主,客觀上也預留出較大的發展空間,蓄積起強大的后發優勢,一旦出現新的政策機遇期,就有望迎來爆發性的發展。
這樣的政策機遇期或已到來。2016年11月,廣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業廳、林業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引導、推動林下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山區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在優化區域布局方面,《意見》明確,粵西地區要突出沿海和濕地林下經濟特色優勢,重點發展林下珍稀品種種植和養殖,結合傳統中藥養生休閑文化,形成具有沿海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區域。
在此背景下,2月中旬相繼召開的高明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及高明區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均關注到了這一政策機遇。“去年省里出臺了加快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我們要迅速轉換發展理念,拿出實施方案。”高明區區長梁耀斌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明下階段將推動林業發展重點從單純抓生態環保,轉換到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相并重上來,積極打造高明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
開拓藍海
林下經濟能否“點綠成金”
沿著更合鎮光明村委會旁的山路繼續深入,車外的喧鬧漸漸遠離,取而代之的是滿眼的蒼翠。作為全國首批、廣東省首個“中國森林體驗基地”,高明區云勇森林公園以豐富的森林旅游資源,每個周末都能吸引數百輛來自周邊城市的自駕游車輛。在森林公園的周邊,一些農家餐館、旅館等也隨著游客漸多而逐漸興旺起來。
事實上,像云勇森林公園這樣的森林旅游觀光產業,也是發展“林下經濟”模式當中的一種。“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森林下的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等產業,發展林下經濟可變林業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促進林、種、畜、牧業的協調發展。”高明區農林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早在2016年9月,高明區農林漁業局曾對該區林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高明區發展林下經濟已有初步嘗試,模式主要以森林景觀旅游和珍貴樹種種植、禽畜養殖等相關產業為主。
在森林景觀旅游方面,截至2016年9月,高明區共批復成立泰康山森林公園、凌云山森林公園、南蓬山森林公園等11個森林公園。據初步統計,這些森林公園的總面積約為103平方公里,約占高明區國土面積的11%。
其中,皂幕山森林公園始建于2008年,完成了景區游客接待中心、登山棧道等40多項整治提升工程的建設,并于2012年獲得國家4A級旅游景區授牌;泰康山森林公園則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對森林公園內的森林觀光資源進行市場化開發,完成了林區道路、登山步道、度假屋等旅游設施建設。據統計,2015年全年上述兩個森林公園帶動直接經濟效益達1000萬元。
在珍貴樹種相關產業方面,以佛山市綠緣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楓源綠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2家規模企業為代表。兩家企業以檀香樹種植為主,利用樹葉、樹枝制成茶葉等產品,林下養殖家禽,打造珍貴林木相關特色產品,帶動經濟效益200多萬元。
然而,據高明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高明區的三次產業比重為2.4:79.0:18.6,相對豐富的農林資源來說,高明第一產業比重明顯偏低。而從人口分布來看,高明城鎮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農村人口則散布在西部,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恰恰位于西部的更合、明城等鎮街。
上述觀察人士指出,林下經濟若能在高明得到充分發掘,對區內而言,將可帶動農民增收、林地增產,縮小農村與城鎮居民間的收入差距,進而平衡高明東西兩翼發展,開啟以城帶鄉、城鄉互惠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局面;對區外而言,將可探索林業資源生態環保與產業發展互促并進的新路子,為佛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注入新的內涵。
“在高明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的當下,森林其實是高明生態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綠水青山如何變為金山銀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命題。”該觀察人士說。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廣東成立特色小鎮發展聯盟
12月13-15日,2017年廣東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現場會暨特色小鎮交流對洽會在中山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