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植物保護工作要點
2016年,全國植保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農業部的部署,緊緊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扎實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打贏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攻堅戰,全國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5.2%、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三大糧食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5.5%、比上年提高 2.8個百分點,為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種植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切實做好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工作,對促進穩糧增收、提質增效至關重要。2017年植物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全國農業工作會議部署,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推進技術集成創新與機制創新,大規模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有效遏制病蟲危害,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
在發展目標上,努力實現“三提兩減”:即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27%以上,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到37%以上,主要農作物的農藥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減少病蟲草鼠和疫情危害損失,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確保重大病蟲不大面積暴發成災、重大植物疫情不惡性傳播蔓延、蝗蟲不起飛危害。
一、全力防控重大病蟲疫情,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一)加強病蟲監測預警。組織全國1030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區域站和140個農區鼠情監測站,重點監測小麥赤霉病、水稻“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準確掌握發生動態,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對重大病蟲的源頭區、遷飛流行過渡帶、常年重發區,要加密監測,掌握發生流行態勢,及早提出應對措施。修訂完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改善技術手段,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增強病蟲監測預警的時效性、準確性。
?。ǘ┓揽刂卮蟛∠x危害。突出重大病蟲,重點防控水稻“兩遷”害蟲、二化螟和稻瘟病,小麥赤霉病、條銹病和穗期蚜蟲,以及玉米螟、粘蟲、馬鈴薯晚疫病、蝗蟲和農區鼠害等重大病蟲。落實關鍵技術,組織專家分區域、分作物制定病蟲防控技術方案,完善應急防治預案,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對病蟲重發區和源頭區,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遏制病蟲發生危害。
?。ㄈ┳杞刂卮笾参镆咔?。強化屬地責任,推進綜合治理、聯防聯控,有效遏制重大植物疫情擴散蔓延。加強植物疫情監測,在沿邊沿海阻截帶、內陸高風險區加密布點,升級換代監測工具,構建覆蓋全國的植物疫情監測網絡。推進疫情綜合治理,在疫情重發區、新發區和阻截關鍵通道,建立重大疫情綜合治理示范區,集成推廣蘋果蠹蛾、馬鈴薯甲蟲等重大植物疫情綜合治理技術模式,提高疫情防控科學性。突出抓好柑橘黃龍病防控,集中連片開展柑橘木虱統防統治,切斷傳播途徑,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柑橘黃龍病危害,探索疫情綜合治理機制。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這些園林植物守護神 請別傷害它們(組圖)
捕食性天敵【詳細】
植保無人機效率這么高 為何農民難接受?
現如今,植保無人機幫助農耕早已不是圈內的新鮮事。和傳統農耕相比,它可以實現人機分離作業,高效安全、節約勞力,和大型農機相比,它又適合當前我國國情下農民自主經營、種植分散、土地規模不大的區域作業。而植保無人【詳細】
農業部發布通知征集第11批植物保護品種
近日,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向有關教學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及育種者發布通知,公開征集第十一批列入植物品種保護名錄的植物屬(種)。【詳細】
無人機開創新領域 受植物育種學家青睞
迪爾斯指出,無人機應用對于大型育種企業非常實用,它們每年要測試數十萬個潛在品種。如果利用這項技術,能夠讓植物育種學家節省時間和精力,新品種就可以被更快地開發出來供農民使用,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改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