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67個園林綠化項目將增綠5.2萬畝
“水韻林海,藍綠交織”的生態建設圖景正在城市副中心徐徐展開。昨天,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今年將有67個園林綠化項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同時推進,預計可增加綠地林地面積5.2萬畝。按照最新公布的規劃,副中心外圍將形成一道由森林濕地公園組成的綠色休閑游憩環。
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鄧乃平介紹,為實現“多河富水藍網穿插、大尺度綠色空間環繞”的生態格局,副中心園林綠化建設將依據《城市副中心綠地系統專項規劃》最新成果,形成“兩帶、一環、一心”的園林綠化空間布局。
西部“一帶”是指在副中心和朝陽區交界區域,建設貫穿南北的生態綠帶,有效改善副中心和中心城的生態、景觀聯系。東部“一帶”是指在通州區和北三縣、武清區交界處,沿潮白河和北運河兩側,建設生態綠帶,實現京津冀生態建設一體化。“一環”是指在副中心外圍,建設一個綠色休閑游憩環,實現城鄉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一心”在副中心中間區域建設大尺度綠色空間。
同時,副中心內主要河道都將實現濱水綠地公園化并通過綠道全線貫通,主要城市道路100%林蔭化;建設30多個公園,實現副中心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
圍繞這一空間布局,綠化美化建設項目正在有序推進。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今年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去年開始實施的42個園林綠化項目,同時還要啟動推進25個新增項目。這67個項目涉及總面積13.7萬畝,其中新增林地綠地5.2萬畝,改造提升8.5萬畝。目前有26個項目已經進場施工。
北京的春季時間短,季節氣候變化快,春季綠化時間非常緊張。為促進工程順利推進,市園林綠化局向城市副中心派駐了專業人員,及時發現困難和問題,研究解決辦法。
城市副中心綠化工程,瞄準“高標準、高水平”,但在具體樹種的使用上仍強調“適地適樹”,不會大量使用珍貴樹種。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副中心綠化將借鑒通州區多年的實踐經驗,大量采用鄉土樹種,種植適合副中心生長的彩葉植物和花卉,尤其是突出市花月季、菊花與市樹側柏、國槐的使用。在植物配置上,重點選擇色彩豐富、季相變化明顯、觀賞性強、綠期長、壽命長的喬木樹種;選擇花期長、色彩鮮艷、耐修剪的灌木樹種。
在景觀設計上,貫徹“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的思路,實現歷史與現代的結合,文化與景觀的交融。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示范作用,科學選擇樹種,科學搭配植物新優品種和合理搭配苗木規格,實現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重點地區、重點項目新造林地實現立地成林、成景。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今年增綠5.2萬畝)
編輯:wangjieming
相關閱讀
北京朝陽分區規劃首設主副聯動發展軸
朝陽區將構建“兩軸兩帶三區”的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其中,在長安街東延長線及輻射地帶首次設置主副聯動發展軸,連接起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詳細】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