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創新發展論壇鄭曉笛副教授演講實錄
我確實在這個方面有一些擔憂,一方面大家意識到由于場地本身的限制,公共空間可以是作為棕地再生一個比較理想的未來的用途是好事,風景園林師可以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我另外一種方面,就是對于這種轉變需要的時間和這個改造過程的復雜程度沒有沒有合理的預見。哈佛大學的前任景觀系主任在他寫的一本書里面提到了"景觀系統"的概念,他表示在當代的風景園林實踐里面,景觀系統是一種治愈工業時代創傷的藥膏。這是很正確的,但是我們要避免把景觀當做一種簡單的膏藥,好像說這個地方有一個棕地好像是一個傷疤,我們只要把它變成綠色了,只要能長植物了,它就已經干凈了,因為事實上遠遠不是這樣的。很多植物它本身就是污染修復的植物的種類,所以能長植物絕對不意味著這塊場地是干凈的,更不意味著人是可以去接觸的,是可以活動的。風景園林師從專業的角度來介入這樣的場地的時候,一定要遵循科學客觀的規律,既要強調專業的可能性和潛力,又不能在這種市場的壓力下面去弱化了將其改造為公園的復雜性和難度。
另外一個事件從另外一個角度揭示了一個比較危險的誤區。這個事件是常州外國語學校的事件。因為這個學校新遷的地址是在三塊棕地的對面,學生遷了新址之后,紛紛的查出來身體發生異樣被送醫院。這個事件是全國都非常重視的一個環境污染的事件。在公眾的媒體上,造成這個事件的原因有如下幾條。第一條,當然就是說覺得這個防護距離不夠,離棕地太近,第二條,就是大家都知道棕地是對土壤和地下水都有污染,所以說在新學校的建設里面,明文規定不允許采用地下水了,但是他們用了,所以說有可能也導致新的校址被污染。還有一條,因為用了修復技術,是開發土壤,開發土壤反倒加速了有機物的揮發,所以也使它后期的污染情況變得更加的嚴重了。
引起我注意的是最后這一條,原定的土壤開發改成了黏土覆蓋,原定的商業開發改成了生態修復公園,污染物質并沒有消除沉積在地下會污染地下水。為什么這一條讓人覺得有點心憂呢?因為我覺得它達了一種錯誤的信息,這種錯誤的信息其實就涉及到我們在說棕地治理的時候到底多干凈是干凈?也就說它的一個修復標準的問題,其實在棕地治理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鼓勵的是在原廠進行修復,也就是說避免在運輸污染土壤的時候造成二次污染。土壤環境管理辦法實行中明確的提出來,治理與修復工程原則上應當在原址進行。為什么會提到這個原因呢?
對土壤修復,美國早年在實踐的時候強調的是徹底清除,也就是土壤有污染,要把它徹底運走,這個土壤才干凈,但是如果要這樣去清理的話,從預算到時間上都非常高,導致很多棕地遲遲不能夠進入被清理、治理。后來,現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基于風險評價的場地修復,即以對于人體和環境不造成危險為標準去修復,而不是一定要徹底清除污染。因此,絕對不是說這個污染物質一定要運離了這個場地,這個場地才能被修復干凈。我覺得存在很多這種比較危險的這種誤導。其實不管我們最終改造的目標是什么,只要采取了是科學合理的污染治理的策略和方法,都是可以實現預期目標的。
最后一個關于展望,我向大家匯報一下去年在清華主辦的2016年的棕地再生和生態修復的國際會議上的一個報告內容。在這個會議邀請到了各種不同部委、不同專業領域的,比如說像環境工程、生態修復,像環保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的領導,大家對于棕地的問題進行了一個這種跨學科、跨國界的一個討論。整個的會議由五個研究主題,即政策法規、合作共贏、不同專業之間的合作、設計與技術的溝通和修復方法,主要涉及風景園林的空間設計與環境工程與修復治理之間的關系、生態修復及國際經驗交流。
在這個會上,我們同時也舉辦了以首鋼為改造目標的工作營,這個工作營是我和另外一位老師共同指導的,那也是清華大學風景園林研究生最后這一個學期的設計課題,還有最后能夠產生的一些很有意思的學生的思路和方法,時間關系,以后如果有機會的話再向大家匯報。最后我想提的就是說當時在大會的最后,因為我們請了國際風景園林師協會的主席,是一位英國的教授來參會,其實當時后來是他提議了,他就是說我們應該有一個宣言,也就是說對于在目前看來在中國的棕地再生的領域內我們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達成一個共識,當時是我和英國的這位教授一起商討,由我執筆的我們下一步工作的一個參考,基本上就是6個方面。
一、我們現在缺乏一個比較深入詳細的調研,對于中國的現狀,其實這個當時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就說中國到底有多少棕地?這個就有很多的版本和數據,但其實沒有一個確切的信息。二、多學科、多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因為棕地的復雜性上面來說這點實在是太重要了。三、對于棕地項目來說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目光,因為棕地的修復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所以想這種一蹴即就,或者說希望在很短的時間內以政績工程這種心情來做的時候,真的是很難最終達到它的這個比較理想的目標。四、要采取區域和整體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說就地論地的看每一個項目,而是能夠從一個更大的它的大的背景下面,更大的這種經濟社會文化的,包括區域空間發展的角度來看棕地再生。五、公眾參與和對公眾的教育,這個地方其實是分兩個方面,一方面其實是讓公眾認識到棕地它到底的危害有多嚴重,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幫助人們能夠去理解棕地在改造了之后它能夠有多大的潛力,和為我們的這種公共空間的塑造提供多少的機會。六、最后一個,其實是當時這位英國教授特別強調要加進去的,他就是說我們必須在現在這個時候應該開始反思和促進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方法和課程的設置,尤其對于我覺得中國而言,棕地其實是我們專業內一個比較新的挑戰,雖然說其實也有二三十年了在領域內,但是它畢竟確實是要求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但是我們目前的這種課程的教學其實可能還沒有能真正的給學生提供他們以后步入實踐的時候,若干年以后可能是他們面對的主要的項目類型。那么在他們去應對這些項目的時候,需要哪些對于課程和知識上面的這種調整,其實是我們現在需要去思考的,所以基本上就說這6個方面我覺得可以是我們在下一步,就是在中國我們往前推進棕地再生方面予以研究的思路和參考,謝謝大家。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