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國家安全體系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資源等多個重要領域,其中生態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長久穩定,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基石。記者就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有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國家生態安全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答:國際上對國家生態安全并沒有統一的定義。綜合有關國家和學術界的意見,我們認為,國家生態安全主要是指一國具有支撐國家生存發展的較為完整、不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以及應對內外重大生態問題的能力。我國的生態安全政策重點強調兩個方面:一是必須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功能性,確保國家或區域具備保障人類生存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基礎,這是維護生態安全的基本目標。二是必須要處理好涉及生態環境的重大問題,包括妥善處理好國內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生態承載力不足的問題,以及突發環境事件問題,這是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著力點,是最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的問題。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展現我負責任大國形象,爭取合理的發展空間。
問:當前我國生態安全面臨哪些挑戰?
答:總體上看,我國生態安全主要面臨的挑戰包括:一是自然生態空間過度擠壓,總體缺林少綠,草原超載過牧現象較為嚴重,濕地開墾、淤積、污染、缺水等問題比較突出,近海生態惡化趨勢還沒有得到全面遏制。二是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視,因農田過度利用導致土層變薄、酸化、次生鹽漬化加重和有機質流失的情況分布較廣。三是水資源短缺,海河、黃河和遼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均在70%以上,部分區域水生態系統受損嚴重。四是生物多樣性面臨挑戰,我國約20%的脊椎動物(不含海洋魚類)和10%的高等植物面臨威脅。五是城鄉人居環境嚴峻。
問: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主要應采取哪些措施?
答:生態保護與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充分認識到維護生態安全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逐步建立健全維護生態安全的制度體系。
繼續強化國土空間和資源開發管制。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健全相關配套政策。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財稅制度。加快推進生態安全重點領域立法修法工作。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落實并完善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稅收政策,加快推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稅費改革,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推進重點環境問題治理。強化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科學布局,著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開展地下水超采和污染綜合治理。科學劃定和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施大氣污染綜合防治。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