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改造成的住宅院落獲得2016ASLA住宅設計類杰出獎
生活空間的外延
簡單卻不失精致,對室內外多樣化生活體驗的追求貫穿了設計的始終。或可移動、或通透的墻體連接起各個建筑體量,也實現了建筑與景觀之間的無縫連接與過渡。在建筑的南側,鑲嵌在結構之中的巨大落地窗如畫框般框出了遠處的田園和山川。在外側,低矮的石墻座椅圍合出小小的室外露臺,鋼制的棚架在露臺上投下陰影,讓廚房、餐廳、起居等公共空間如同延伸的海角般深入草甸,真正地融入自然景觀之中。設計團隊對于地形的重塑減緩了其起伏的幅度,使得建筑與周圍的草地成為了一個整體。
盡管處于逐漸的退化中,基地范圍內的水資源仍可謂之十分豐富。一道灌溉水渠蜿蜒延伸,勾勒出牧場的邊界。景觀設計師利用其巧妙的將水資源轉化為設計中一個集美學、生態效益與功能為一體的元素。跌落在屋頂與露臺的雨水通過水渠被引向種植區域,實現了場地中雨水徑流的零增長。植被群落的分區選擇也參考了其灌溉所需的水量,而其中有不少植物更是幾乎無需人工額外灌溉。
位于草甸與中央庭院間,占地7200平方英尺的池塘進一步加強了場地與水密不可分的關系。池塘邊植被繁茂的水岸棲息地吸引了眾多候鳥與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同時也儲存著場地所需75%的灌溉水源。挖掘池塘所清出的土方被用于重塑地形,緩和坡度。景觀設計師巧妙地利用了起伏的地形,讓無邊淺水池與下方的池塘從視覺上連為了一體。
重塑生態
設計針對基地所在的高海拔環境,以環境敏感與可持續策略重塑本土植被群落,改善了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包括重建的美國黃松林在內,超過67000平方英尺的荒地恢復了其天然草甸的形態。池塘岸邊三三兩兩的點綴著云杉、小灌木、香蒲、莎草等水生植物群落。郁郁蔥蔥的植被形成陰影,投落在水面上,降低了部分水域的溫度,形成了適宜魚類生長的棲息地。此外,景觀設計師還為打造了一個包括曝氣、增添微生物與臭氧等程序的水處理系統,以提高池塘中溶解氧的比例,創造健康可持續的水生環境。
技術挑戰
并不穩定的土壤結構使得景觀設計師必須將高度技術性且復雜的地下結構系統融入設計之中。根據最初的地質技術報告,建筑將坐落于12英尺高的廢料堆填區之上。景觀設計師在場地內安裝了微型結構樁網結構以穩定基礎,為露臺和景觀墻體的建設提供支持,最終使得精心設計的建筑結構得以與水平延展的景觀相互連接,融為一體。
如今已成為住宅院落的這片場地曾是臨近牧場的廢料堆放地。垃圾碎屑,貧瘠土壤和周圍的建筑廢料層層堆積成一個12英尺高的“丘陵”,嚴重破壞了場地的生態系統和視覺品質。
編輯:gu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