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命名“深圳法規”將形成
植物的命名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源遠流長。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間有不同的叫法。作為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昨天,本屆大會命名法會議在深圳大學城開幕。會議將以5天時間形成新版的命名法《藻類、菌物和植物國際命名法規(深圳)》,簡稱為"深圳法規"。這意味著此后6年內,全球相關藻類、菌物和植物都將依此命名。
昨天上午,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名資深及中青年植物分類學家齊聚深圳,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名譽主席、中國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德元致辭。
在命名法會議召開期間,會議將對所有提案逐一討論、表決,通過的提案將匯總形成議案,再提交國際植物學大會全體會議表決,寫入大會決議,新的法規即開始生效。修訂后的法規一般在大會的次年出版。法規的命名通常簡稱為"會議舉辦地+法規",在深圳修訂的法規,便稱之為"深圳法規"。通常新版法規出來后,舊版便失去效力。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命名法會議書記員、仙湖植物園張力研究員介紹,命名法會議按慣例在國際植物學大會主會期前一周舉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8個版本的法規。雖歷經多次修訂,法規的條文越來越詳盡,表達越來越嚴謹,但在上一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到下一屆大會的6年間,還是有不少瑕疵和問題會被發現;同時考慮到社會、科學的發展和進步,與時俱進,法規也需要進行適當的修訂。
編輯:lu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