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峰:花卉特色小鎮形成產業鏈尤為重要
“花卉特色小鎮”作為特色小鎮其中一支,在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的力量“不容小覷”。
為此,記者專訪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專家、亞太旅游協會(PATA)中國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國家旅游局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德安杰環球顧問集團董事長賈云峰。
記者:您認為哪些地方適宜投資建設花卉特色小鎮?花卉特色小鎮的建設應滿足哪些“必需”?
賈云峰:在花卉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至少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花卉開放季節因素及土地是否適合建設?例如如果花期很短,一年只有1—2個月開放時間,那么淡季該如何考慮?第二是土地面積大小,至少要一畝以上的土地才適合花卉種植,面積要足夠大,才能形成“花海”。
另一方面是“花”文化的積淀。我認為花卉特色小鎮必須要有花文化為支撐,表現形式多樣的“花文化”會為特色小鎮建設增添“亮色”。
記者:花卉特色小鎮應該有著哪些內涵?它的內涵和“名號”如何進行對接?花卉產業如何真正融入特色小鎮發展?
賈云峰:花卉特色小鎮必須明確花卉能夠在當地實現全產業鏈運營、增值和服務,從而形成產業動能,這才是花卉特色小鎮的真正內涵。
因而花卉特色小鎮形成系統化、完整的產業鏈尤為重要,例如:花卉電影、花卉產品、花卉餐飲等等,要以花卉產業作為標簽,將花卉產業向餐飲、電商、會展、文創、旅游等全產業鏈延伸。
記者:根據您的了解,花卉特色小鎮在國內外發展分別呈現出怎樣的現狀和特點?給您印象深刻的有哪些?有哪些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鑒?
賈云峰:我之前考察過澳洲、新西蘭和法國等地。他們做的薰衣草特色小鎮讓我眼前一亮,印象深刻。但是薰衣草不同于其他的花卉產業,它自己本身就已經形成了以精油、香薰和香皂等固有的產業鏈。賣這些產品的時候也并不是“守株待兔”,而是與搞親子活動、周末游玩、家庭式聚會等相結合推出莊園產品。
他們做的主要是:系列產品、節慶服務、氛圍營造和家庭式農場。有兩點值得借鑒。一點是例如薰衣草特色小鎮,小鎮中的每個莊園都給自己薰衣草有著擬人化的“故事記錄”。農場主經常給自己家的薰衣草進行“標識”,甚至拍下視頻記錄生根發芽的全過程;第二點是產品、節慶的服務氛圍,由于國外多是家庭式的農莊,所以帶來的多是親情式服務。
就我目前所考察的國內花卉旅游小鎮中,主要在做的都是以拍照、觀賞、種植、體驗為主,搞花卉餐飲等。沒有在種植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還有一個問題是國內的很多商業味道過濃,損害了人情味,也缺乏人文關懷。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編輯:dengzhu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