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綠色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綠色城市的發展實踐
綠色發展當中,我們必須要關注城市。為什么?因為城市非常之重要,城市占地球表面2%,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0%以上,去年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率是57.35%,城市創造的財富占全球創造GDP的80%,城市也同樣消耗這樣比例的資源、能源,排放著80%的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所以城市既然財富的創造中心,城市又是環境污染的最大的肇事者,城市又是環境污染最大的受害者,因為50%以上的人都在城市,所以綠色發展要非常關注城市。
習總書記對城市工作有一個基本的判斷,2015年城市工作會議上他有兩句話。"第一,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了。第二,城市發展帶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示,突然發現,過去傳統的發展要素,人口紅利,廉價的土地資源,不計成本的環境,難以為繼,不能再推動發展了,發展的動力在哪兒?大家說靠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還要靠消費,靠旅游。習總書記的話里,我發現發展的動力在城市建設,因為習總書記說"城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引擎就是發動機,我們都是搞城市規劃建設,也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了,我們很重要。進入到城鎮化發展的中后期,城鎮化率57.3%以后,城市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比如說發展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的形態從規模擴張向規模擴張和質量并重;各種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發,社會結構將有較大沖擊,城市發展方式必須要開始轉變。
習總書記說城市有十大問題,有不足。相當數量的城市空氣污染等城市病突出,且呈蔓延加劇的態勢。他說"絕大多數城市沒有完整準確的地下管線數據,許多城市平時缺水,每逢大雨城市中國看海"。
中國的城市發展必須實現轉變,增長的方式從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色的工業文明轉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發展。發展方式從搖籃進入到墳墓這樣一種線性的發展模式轉向從搖籃再回到搖籃的循環發展模式。城鄉空間從粗放、無序、非均衡、蔓延式,通過小汽車來推動生活方式轉向集約、有序、均衡,緊湊的發展模式。從過去的英美模式,早期我們學英國,后來學美國,現在要創造中國模式。國家對新型城市建設也提出了三大理念,加快綠色城市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注重人文城市建設。
我們要構建中國綠色生態城市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應該有理念體系:引導綠色生態的核心價值觀;目標體系:中外生態城市目標對比研究,比如說我們對濕地的指標就是零損失,濕地不能損失,填掉還要恢復。技術體系:從單一到集成的綠色生態技術;標準體系:落實標準規范建設評估指引;示范體系:以點帶面的規模化推廣效應。衡水的園博園就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示范案例。
生態城市的內涵,這個問題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討論了。聯合國提出的有關生態城市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則:生態保護戰略、生態基礎設施、居民生活標準、文化歷史保護等。
我們要構筑一系列的綠色城市細胞單元,從綠色建筑、綠色生態社區,一直到綠色的生態城區和城市,構筑一個綠色發展的細胞單元,因為它是一個生命有機體。
綠色城市是實現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所在。綠色城市建設的重點包括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環境城市的綜合整治、綠色新生活行動等六個方面。
技術體系可以從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綠色交通、水資源循環利用、固廢利用、綠色建筑、生態社區、綠色產業、智能信息化、綠色遺產保護、綠色人文等方面,綠色園林設計到所有的領域,包括生態環境、土地利用。
從低影響開發到中國的海綿城市,習總書記在2013年特別提到對雨水要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它體現的本質是讓自然做工。我們要設立生態保護紅線,它是綠色發展的前提,我們的發展要先底后涂,然后再開發和保護。江蘇太倉市搞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提到要搞"4個10萬畝",10萬畝良田,10萬畝良菜,10萬畝魚塘,10萬畝花卉,搞自給自足。搞了以后對這個城市的影響在哪兒?最近德國人去了,開始在這個地方投資。三亞搞"雙修",中國特色的城市轉型。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城市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生態發展,提出了系統的設計。
綠色發展倡導的觀念就是要健康、節約、控制、人道、平等、公正、民主、正義、協調、共存、精神追求和物質滿足的協調、多種文化的互補和滲透等。價值觀反對的是浪費、揮霍、放縱、自私、特權、侵略、征服、掠奪、急功近利、歷史虛無主義、沙文主義、技術至上主義等。2012年討論地球會不會毀滅,霍金支持這個觀點,說地球昨晚有一天會毀滅,為什么?說是基于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所以他的結論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面,放在一個籃子里面碎了的話就麻煩了,希望人能夠到外太空去,到外太空生存是很難的,地球還是你的母親和搖籃。下一步發展,中國一定要繼續努力,這是一個英國的作家叫馬丁雅克,寫過一本書,名字叫《中國統治世界時》,19世紀英國教會了世界如何生產,20世紀美國教會了世界如何消費,如果中國要引領21世紀,它就必須教會世界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趙泰東: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園林協會副主席、韓國國立江陵原州大學環境造景學科教授、韓國綠地生態學會會長趙泰東先生發表了題為《都市廣場的生態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廣場為例》的主題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