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新規劃看未來中國城市
國慶節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為《總體規劃》)。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規劃發展建設,要深刻把握好‘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關系,履行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為國家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基本職責。”《總體規劃》指出要在其指導下,“明確首都發展要義,堅持首善標準,著力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務保障能力與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城市布局與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此外,《總體規劃》還提出了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嚴格控制城市規模;科學配置資源要素,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著力治理“大城市病”,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首都安全保障;健全城市管理體制等要求。
北京不僅擁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更有著800余年的建都史。從先秦時期的燕京到金中都、元大都以及明清兩代的皇城帝都,再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以其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大縮影。而作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北京更是中國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為一個有著2000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北京也同樣面臨著交通擁堵、看病排隊、霧霾等“大城市病”。人口膨脹與城市容量是北京城市建設較為突出的矛盾。如何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成為了北京新一輪城市規劃的重點。從《總體規劃》中可以看到,“一核兩翼”協同發展的基調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北京及周邊城市發展建設的指南。
中國目前尚處在城市發展不均衡的階段,人們涌向大城市的心態依然強烈,尤其像北京、上海這樣的有著更多就業機會、有著更好發展平臺的大都市,眾多的外來人口在為大城市注入發展潛能的同時,給城市的管理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膨脹的人口壓力是北京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而人也是改革的最大動能。有著2000多萬人口的北京在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更應注重人的發展、發揮人口優勢。城市的發展給予人的重要力量是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產生歸宿感。從《總體規劃》中可以看出,“一核兩翼”的整體思路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過程中,為周邊釋放更多人的動能,從而將北京的“四個中心”地位向周邊輻射。
城市的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實現這一可持續發展的主題,也將考驗著城市的規劃者與決策者。大到一國首都,小到三四線的城市,只有讓每一個在城市居住生活的人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擁有更加便捷舒適的居住環境,才能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從這一點來說,作為首都的北京,理應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風向標,以此次的《總體規劃》,推動中國城市的協調發展。
文明古都,大國氣象。未來的北京將是一個多元的北京、包容的北京、開放的北京。它不僅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還將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環境、便捷的條件、發展的平臺。從《總體規劃》出發,從緩解壓力到釋放動能,中國未來的城市化發展必將以北京的發展為引領,來推動城市協調發展。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有歸宿感、獲得感與幸福感,也應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上所有國家城市發展的終極追求。
(作者系知名歷史寫作者、時事評論員)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