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戰略定位“再升級”
規劃背景
1、深入貫徹中央新思想新理念
2、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的重要指示
3、勇擔國家賦予成都的重要使命
4、落實省委省政府新要求
5、作為全國新一輪總規改革試點城市,做好試點示范
6、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
7、把握我市面臨的重大機遇
五中心一樞紐
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
建設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
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
建設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
強化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五大功能區
●高起點規劃東部區域,
開辟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
●高水平發展南部區域,
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引擎。
●高標準提升西部區域,
探索城市綠色發展新模式。
●高質量改造北部區域,
增強區域一體功能新支撐。
●高品質優化中部區域,
開創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新路徑。
去年年初,國務院正式同意成都總規修編的請示,一年多以來,通過充分的調研、社會廣泛征集意見、全國專家建言獻策,總規的內容逐步完善,成都未來的格局也逐步明晰。昨日的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市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列席會議的政協委員作了關于《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送審稿)》的說明,總規修編項目組中規院的專家就總體規劃中城市戰略定位、空間結構等重大問題展開分析匯報,成都未來發展藍圖全景呈現,引起廣泛熱議。
明確新時代成都
“三步走”戰略目標
成都新版總規堅定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奮力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時對新總規提出的‘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的重要指示,我們進一步征求專家意見,認為應把戰略定位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調整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更符合成都的城市特質。”此次市兩會上,也將對這些新修改的內容進行審議。
按照規劃,成都明確了“三步走”發展目標。到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2035年,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本次修編,強化了‘五中心一樞紐’國家中心城市核心支撐功能。”
市域空間結構變身
新的中心城區范圍擴大為11+2
據介紹,規劃優化了市域空間結構,構建了市域“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網絡化空間結構,實現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一心,即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是目前全球規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規劃把龍泉山由生態屏障提升為世界級品質城市綠心和國際化城市會客廳。兩翼包括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其中中心城區范圍擴大至所有11個市轄區以及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直管區(11+2),總面積3677平方公里,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38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60萬人,構筑‘雙核、雙軸、多點’的空間結構,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區。”
其中,東部城市新區借鑒雄安新區規劃經驗,建設水城相融、藍綠互映的生態宜居之城,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00平方公里、總人口265萬人。重點依托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國際空港新城,打造支撐中國內陸開放的新樞紐、引領航空樞紐經濟的新極核、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新家園。“三軸”分別是南北城市中軸,東西城市軸線,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多中心,即在市域范圍內形成28個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
記者了解到,本次修編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實施差異化區域發展戰略,構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發展的五大功能區。
打造政府最優質資產
全域增綠建設“公園城市”
成都規劃構建市域“兩山、兩網、兩環、六片”的生態安全格局。“兩山是龍門山和龍泉山;兩網是岷江水網和沱江水網;兩環是環城生態區和二繞生態環;六片是都彭、崇溫、邛蒲、龍青、天府、金簡六個重要的生態綠隔區。”
按照“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的理念,成都規劃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以天府綠道串聯生態區、公園、小游園、微綠地,構建五級綠化體系,建設公園城市。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建設展現天府文化、體現國際水準的天府綠道,描繪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加快實施全域“一軸兩山三環七帶”區域級綠道。以區域級綠道為骨架,城市級綠道和社區級綠道相互銜接,形成串聯城鄉公共開敞空間、豐富居民健康綠色活動的天府綠道體系。規劃區域級綠道1920公里、城區級綠道5380公里、社區級綠道9630公里,總計16930公里,是目前全國規劃最長的綠道系統,也是城市最優質的生態資產。
增加城市公園、小游園和微綠地。加快建設城市公園,其中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規劃建設102座城市公園。
構建具有成都特色的
新經濟產業體系
成都規劃構建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大力夯實實體經濟,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打造產業生態圈,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比較優勢。
培育創新生態鏈,以五城區、高新區和天府科學城為載體,完善“基礎研究和科技研發-創新孵化-應用轉化”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構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經濟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六大新經濟形態,推動新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城鄉融合發展
塑造新型城鄉形態
記者了解到,成都規劃構建四級城鄉體系,建立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城鄉功能融合發展。結合產業功能區、風景名勝區、軌道交通線網及重要交通節點,重點建設景區型、園區型、農業型3種類型97個特色鎮,植入文化、旅游、創新、農業科技等功能。改造提升傳統村落,結合資源本底打造功能型林盤(聚落)與生態型林盤(聚落)。
規劃塑造新型城鄉形態,通過打造不同主題類型的城鄉統籌示范線、示范片,全域塑造“產田相融、城田相融、城鄉一體化”的城鄉形態,重現“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錦繡畫卷。創新城鄉融合機制,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五個一體化。
深入挖掘天府文化
歷史城區從13.6擴大到24.66平方公里
規劃全面保護歷史文化,構建系統完善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全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村)、歷史文化街區等11個類別的歷史文化資源,并形成“一環、兩軸、四線、六片”的展示體系。實現全域歷史文化遺產應保盡保和突出展示。
重點保護成都歷史城區,擴大成都歷史城區范圍,將歷史城區范圍由13.6平方公里擴大到24.66平方公里;增加歷史文化街區及風貌區的數量和范圍,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區占歷史城區的面積比例由7.2%增加到28.98%。
深入挖掘“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內涵。打造“雙核兩帶十九片”文化創意集群和200條文創特色街區,建設國際性文創產業生態圈。
高水平建設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高標準打造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提升城市文化全球影響力。
將天府錦城建設成為體現“老成都、蜀都味、國際范”的天府文化傳承展示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創新區和老城中優轉型示范區。
29條觀山視域廊道
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
記者了解到,規劃依托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塑造“蜀風雅韻、大氣秀麗、國際時尚”的城市風貌。構筑“三軸、四心、多片”的整體景觀格局。“‘三軸’即3大景觀骨架,包括東西城市景觀軸、城市中軸線景觀軸、東部城市新區景觀軸;‘四心’是4個重要的景觀核心,包括老城中心、天府新區中心、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簡州新城城市中心;‘多片’是展示天府文化形象、體現時代特征的重點景觀區域。”據說明人介紹,規劃成都未來形成“透風見綠、簇群錯落”的城市空間秩序,對城市高度進行管控。營造中軸、門戶、老城、中心四類城市標志性天際線。構筑29條觀山視域廊道,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