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木蘭
瀕危植物的形成有自然或人為原因,然而當今世界上許多植物物種大幅度減少的速率超過了地質歷史上的任何時期。
銀縷梅
浙江楠
羊角槭
自然原因:
1)地球環境的變遷改變了植物物種多樣性的分布格局,其中必然有一些植物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導致分布區縮小、種群衰退而趨向滅亡。
2)生物的進化具有一定的極限,當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存在一定時間后,其自身的生物學特征發生變化,與其他生物之間的競爭力和對環境的適應力便會下降,最終導致該物種的滅絕。
七子花
人為原因:
1)非持續性的人口增長和自然資源高速率消耗,導致自然資源的匱乏和對森林的大肆砍伐,植物生境條件喪失。
2)現代農業及其農業貿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土地利用格局,單優種群的農作物生產降低了地區的景觀異質性;化肥、農藥的使用對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直接產生毒素,迅速降低生物多樣性。
3)現有的經濟系統和政策無法評價和體現環境及其資源的實際價值,導致許多重要的環境資源未能進入市場流通體系而被低估,由此產生了踐踏森林資源的動力。
4)對生物資源利用和保護所產生的效益的占有、管理和分配之間不平衡。
5)有關生物多樣性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應用不足。
6)現有法律和制度系統不完善,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
哪些植物需要保護?
對于保護什么樣的植物,各國科學家基本上都考慮以下兩個主要標準:1、植物的瀕危程度;2、植物所具有的科研或經濟價值,具體方法是確定植物的瀕危等級或保護級別。
199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下屬的物種生存委員會(SSC)將全球物種劃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厚樸
IUCN物種瀕危等級——國際條約標準
1)滅絕,是指已經不存在的種類。
2)野生滅絕,是指在野生狀態下已不存在現有栽培或飼養的分類單元。
3)極危,有些分類單元在野生狀態下面臨即將絕滅的幾率非常高,有很快就滅絕的可能性。
4)瀕危,指有些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但是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很大絕滅可能性。
5)易危,指當一個分類單元未達到極危或瀕危標準,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其野生種群絕滅的幾率較高。
6)低危,指不適合上述瀕危標準,列為低危的分類單元,可以再分三個亞等級,即依賴保護,接近受危和需要予關注。
7)數據缺乏,指尚未有足夠的資料和數據對其受危險程度進行評估的分類單元。
8)未評估,指那些還未正式分析、研究和評估的分類單元。
鵝掌楸
中國植物瀕危等級
我國根據國際上通用的劃分標準,并結合實際情況,在《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將瀕危植物等級劃分為:
1) 瀕危,物種在其分布的全部或顯著范圍內有隨時滅絕的危險。
2) 稀有,物種雖無滅絕的直接危險,但其分布范圍很窄或很分散,多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或少種屬。
3) 漸危,物種的生存受到人類活動和自然原因的威脅,由于毀林、棲息地退化及過度開采等原因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被歸入“瀕危”等級。
如何保護珍稀瀕危植物?
就地保護
珙桐
植物就地保護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或保護點)的方式,將有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生物及其生境保護起來,以維持生態系統內物質能量流動與生態過程以及生物的繁衍與進化。據世界自然保護監測中心統計。全世界已在225個國家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0361個,面積達13245萬公頃,占全球陸地面積的8.84%。據2011年數據統計,中國已建立不同級別、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640個,總面積約14971萬公頃,陸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4.9%。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6個,面積9466萬公頃,保護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和國內重要意義的典型、代表性生態系統及若干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玫瑰的花果
遷地保護
植物遷地保護是指把植物的個體、器官、組織等部分移到它們的自然生境之外進行保護,它己經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避免珍稀瀕危植物在現有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受到滅頂之災,將它們遷移到一個更加安全、更加有利于其生長繁育的場所進行栽培、繁育和開展相關研究,是人類搶救珍稀瀕危植物的重要措施之一。
植物園和樹木園,以收集、保存多樣性的植物為基本特征。目前,全世界約有3000余個植物園和樹木園都承擔著保護植物種質資源的任務,收集保存了近8萬種植物,約占世界植物總數的25%,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近1.5萬種。我國己建有200多個植物園,收集、栽培了2.3萬余種的中國區系植物,占全國種類的65%,其中屬于中國野生分布的1.3萬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已對4408個植物物種瀕危情況進行了評估,目前已有1000余種珍稀瀕危植物在植物園中得到遷地保育。國家第一批公布的389種稀有、瀕危植物中己有332種,分別在全國45個植物園中進行了遷地保護,占總數的85.3%。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17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