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因村施策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始終把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突出位置,努力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既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需要把握的準則,也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需要堅持的原則。2017年以來,廣東省普寧市在推動農村污水處理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因村施策,取得了令廣大群眾滿意的效果。總結普寧做法,以下經驗值得借鑒。
一是技術路線不搞一刀切。普寧中心城區、平原農村地區和山區農村地區人口密度差異很大,人均污水排放量極不平均。再考慮到城鄉經濟收入差距較大、村集體經濟薄弱等因素,普寧市把農村地區分成中心城區農村、中心城區周邊已經城鎮化的農村和中心鎮區、純農農村和敏感農村4類,原則上分別采用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管網收集連片處理、分散式處理和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在采取分散式處理技術時,結合各村地理地形、處理能力要求、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建設、運行、維護及更新提質費用與處理效果的關系,選擇較高性價比的技術,確保村民能夠承擔相關費用。普寧農村污水污染程度較低,多數村莊都有水塘和排洪溝渠,可結合各自地理條件合理組織物理(沉淀、過濾)、生物和生態處理單元,就地取材,建設幾乎沒有運行費用的物理、生物、生態處理系統,并以此為基本功能,建設濕地公園或社區活動中心。
二是建設運營模式及財政支持方式不搞一刀切。中心城區的污水處理廠采用PPP模式建設運營,中心城區周邊已經城鎮化的農村、中心鎮區和敏感農村的污水處理采用打包PPP模式建設運營,純農農村的分散式處理設施由村委建設運營。財政支持方式亦根據建設運營模式做相應調整,尤其是采用以獎代撥方式支持村委自己建設運營分散式處理設施,極大地提高了村委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保障了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增強了農村活力,消除了因收繳運營費引起的社會矛盾,以及設施建成后“曬太陽”的現象。
三是建設內容不搞一刀切。普寧市列出的人居環境整治內容清單包括污水垃圾處理、村道建設、民居“穿衣戴帽”、人畜分離、鄉村文化建設等10余項。目前除了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當成一項基本任務和突破口,必須達標建設外,其余人居環境整治內容則根據村經濟水平、村容村貌現狀、地理條件、農民愿望等實際情況由各村取舍,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
總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因村施策,才能調動村委、村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步一個腳印,建成美麗鄉村。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