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公眾戶外游憩活動空間——古希臘集市廣場
古代園林的啟蒙,無論是舊約全書中的“伊甸園”,還是可考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均與公眾的現實生活無關。但是,這并不能阻止古代城市中普通市民的游憩活動。古希臘集市廣場是古代公眾最熱衷的聚集區,突出的柱廊長廳、存放圣火的議會大樓、體操競技場、中心噴泉以及各種神廟,共同構成城市的中心。
古希臘燦爛的文化中洋溢著民主、藝術、哲學,主張自由、平等、和諧,古希臘的城市廣場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產生。被稱為“Agora”的城市集市廣場,成了當時古希臘人公共生活的主要載體,人們在這里集會、交易、攀談,整個廣場就像城市中心的大型起居室,承擔了多種多樣的生活載體角色。
集市廣場格局
拉托城集市廣場
克里特島的拉托城的集市廣場,是考古學家發現的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城市廣場。廣場位于兩座山之間的山谷,從主城門進入城市經過一條沿街街道可以到達這個不規則的梯形廣場,廣場的北部設有一石砌的大看臺,看臺兩側各設一個高聳的塔樓,加強看臺以及整個廣場北端的造型,這個看臺相當于集會時的“觀眾席”,服務于擴大化了的市民參政議政。
南面的大平臺則是貴族議事活動區域,兩臺對應,強化了廣場的民主和政治色彩。廣場的中央設有大型水池和祭奠圣壇,這是當時廣泛的設計手法,體現了廣場的宏偉,拉托的集市廣場是城市廣場發展的開端,也積極促進了城市的演變。
原為集市的廣場
石砌看臺造型
雅典集市廣場
雅典是古希臘的政治文化中心,代表了古希臘文化的精髓,在古希臘發展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雅典衛城的西北方向有一條道路,源起艾盧西斯洞穴,經過達夫勒關卡,進入雅典的迪匹隆城門,經過衛城的山門到達雅典娜神像。這條道路既是雅典衛城的主要街道,同時,沿街遍布了城市的主要商業,工業和政治活動區域,是雅典的“圣道”(日后被稱為泛雅典之路),被稱為“Panathenaen”的大道,大道穿越城市長達一公里,聯系了城門,廣場和衛城的大部分區域。
圣道沿線
雅典衛城平面圖
大約在公元前500年,雅典集市廣場的空間特征開始逐步形成。大道穿越廣場,廣場西南側有元老議事廳的前身(五根柱子的方形結構),北側有三座小型廟宇。公元前457年,廣場興建了當時最大的柱廊,位于廣場北端,公元前420年,廣場西側的山坡上興建了赫菲托斯神廟,它至今仍是雅典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
現存赫菲托斯神廟遺址
希臘化時期,議事廳進行了改建和擴建,廣場南端的增加了規模更大的中央柱廊,廣場南端兩個柱廊之間形成了一個內廣場。公元前二世紀,阿塔斯羅二世資助建造了廣場東面的阿塔斯羅柱廊,全長116.5米垂直于中央柱廊,與赫菲托斯神廟遙相呼應,并確立了廣場的邊界。后來,廣場被不斷修改,在公元267年毀于魯力人。
圣道沿線廣場復原圖
集市廣場遺址
雅典集市廣場變遷示意圖——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化晚期:
古羅馬時期:
除此之外,古希臘的集市廣場還承擔了大量其他的公共活動功能,它也是庭審之處,公共活動區域也會配以藝術裝飾,這基本上是城市廣場裝飾化發展的雛形,到民主體制形成時期,裝飾藝術慢慢變向成熟。在克萊斯特勒斯時期,雅典人被賦予公民權,定期集會、參政議事,廣場真正意義上成為城市的重心,隨著城市地位的提高,一系列的多重活動類型也迅速興起,城市廣場的發展,賦予了城市嶄新的活力!
古希臘城市遺址
城市廣場也由此得益于古希臘時期的演進,由于宗教、商業、政治活動的頻繁,城市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紀念性的建筑物,演化出了豐富的經營模式。文藝復興時期,由于思想文化的繁榮,更是涌現出了一批全球著名的城市廣場。如今,城市廣場成為游客了解一座城市人和氣質的窗口,濃縮了整座城市的風情。
編輯:李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