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塑造新魅力
一座不起眼的舊廠房,可能是創意產業的溫床;一個雜亂無序的城中村,可能搖身成為文青的朝圣地;一片灰頭土臉的舊街區,可能“逆生長”活力再現……當城市建設進入成熟期,舊區更新成為了滿足空間需求的主要方式。作為城市發展的自我調節機制,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然經歷的再開發過程。由于發展條件不同,城市更新會出現不同實踐形式,城市更新的內涵也會逐步深化、完善、提升。
隨著大城市建設用地的日益稀少,我國的城市更新已從傳統的“拆舊建新”向以舊樓改造、存量提升為核心的城市有機更新階段發展。特別是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我國房地產正從以開發建設為主的增量時代,逐步轉向以存量交易為主的存量時代。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也有了新的內容和要求,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大拆大建,更多的是在保持原有城市肌理基礎上的有機更新。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修補。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2017年9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更新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已從傳統的物質層面、拆舊建新式的城市更新,發展到反映新時代要求、承載新內容、重視新傳承、滿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城市有機更新的新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城市更新在助力城市創新治理、塑造城市新魅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務實的城市更新推動城市質變,讓城市更優雅的成長。
誠然,城市更新是一種將城市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作必要的、有計劃的改建活動。而城市有機更新,是把城市作為一個生命體來對待,使城市的“生命基因”更新、重組,綻放出“生態、文化與和諧”的特色內涵。城市建設應該按照城市內在的秩序和規律,妥善處理目前和將來的關系,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探求城市的更新發展,不斷提高城市規劃的質量。城市有機更新不是原來簡單的推倒、拆除、重建的更新,而是在保持原有的城市機理,甚至保持原有建筑外貌不變的情況下的城市的有機更新,是變與不變的內在統一。
破除“拆老城建新城”的陳舊模式,代之以“有機更新”的新理念,這就承認了城市是一個有機體、生命體的前提,認可了城市發展要符合一個生命體的發展規律,不能忘記自己的歷史,不能推倒重來,不能忘記回家的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城市有機更新無疑是城市建設領域的中心工作,它是對城市各種建筑物、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游憩環境以推陳出新之法,綜合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模式。簡言之,有機更新就是以有機代謝的原理推進城市的更新改造與建設發展,進而催生城市發展模式之變。
總之,城市是鮮活的生命體,城市的生命在于其不斷迸發的活力,城市有機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題,有機更新是持續不斷的推陳出新,城市的歷史文化在持續的城市有機更新中得以延續并不斷獲得新的生命,城市從而得到持續不斷的生命活力,改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系統推進城市更新
19日,《城鎮創新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認為,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更新面臨配套政策、機制和模式不健全等挑戰,各地應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