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花卉產業從“野蠻生長”走向平穩調整
2018年是花卉行業平淡的一年,沒有強勢“黑馬”品種掀起軒然大波,沒有火爆行情拉起產銷高峰,沒有預期熱點激起外部資本涌入。
可是2018年花卉行業真是“無所作為”么?正是在平淡的銷售中,近年高速擴張的產能被家庭園藝市場快速消化,品種紅利逐漸被常態化產銷拉平,規模化、設施化成為產業發展共識。“野蠻生長”固然有“博眼球”的亮點出現,卻往往顯露的是虛假的繁榮;平穩有序才是行業成熟的標志,花卉行業正發生緩慢而可喜的變化。
01
品種
與前幾年小盆花、多肉植物引領的“現象級”消費相比,2018年的花卉行業,在品種方面似乎乏善可陳。傳統的主流盆花生產基本平穩,小盆花和小盆栽品種也沒有“黑馬”出現,繡球算是增幅較快的品種。表面上看起來“平靜”的種苗市場,實際上在專業細分和小品種開發方面更進一步。
在大眾流行的花卉品種中,種苗商正逐漸從小量、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邁進。以蝴蝶蘭行業為例,原本蝴蝶蘭組培室遍布全國,產能從幾萬株到幾百萬株不等,而隨著市場震蕩調整,以廈門和鳴、廣東綠聚隆、福建鉅寶、超群花卉等為代表,一批大種苗商逐漸占據了大量市場份額,小組培室只是在行情上揚時打打“游擊戰”。德魯仕與愛索特強強聯合近乎壟斷進口鳳梨種苗,向山蘭園、河野教大、傳化主導大花蕙蘭種苗,橙色多盟、五洲翔遠、華鼎、繽紛等在小盆花種苗市場穩步擴張。種苗市場上,品質穩定、產量穩定、優勢突出的生產企業正在搭建新的市場格局。
在小品種方面,流行品種越來越多元化。自多肉植物從小圈子擴展到大眾市場,空氣鳳梨、食蟲植物、酢漿草等小品種也越發受關注。花園植物作為近年花友圈熱度最高的品類,月季、繡球、宿生花卉等新品迭出,與國外育種商的合作聯系日益密切。小品種不僅代表了花卉消費者多元化喜好,也是專業花友出現的標志,是家庭園藝市場中極具發展潛力的重要力量。
常規花卉品種占據市場主力地位,小品種拓展周邊市場并出現新亮點,在品種市場格局的逐步形成中,主流種苗公司不斷擴張規模、擴大產量,這正是種苗市場從無序向有序過渡的時期。
02
渠道
家庭園藝市場逐漸打開,但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卻在變窄,2018年接連發生的市場關停和透露的即將關停信息,讓原本的批發、分銷模式發展受阻。花卉產量增加、總體銷量增加,但花卉市場的經銷商卻在感慨生意清淡。花卉銷售渠道是時候做重新規劃和布局了。
線下市場仍是銷售主力渠道,但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很多市場“朝不保夕”成了銷售最大的“變量”之一,花卉市場需要新的運作方式和新的營銷賣點。有人提出花卉市場應有專門的審批用地,有人認為國內的獨立花園中心和連鎖花園中心或將迎來發展契機,也有人提出花店向園藝店轉變的方案,還有人認為打造集旅游、科普、休閑、購物于一體的花卉綜合體是解決方案。無論哪種發展方式,有規劃的銷售布局是行業普遍觀點。
與此相對,線上銷售仍處于初級紅利期,再加上多變的銷售形式,不斷引發爆點,一路高歌猛進,成為花卉銷售越來越重要的出口。2018年花卉線上總體銷量增加,銷售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原本的阿里系、京東等綜合平臺,越來越多的新平臺出現,并嘗試新的出路。
2018年,小視頻風口到來,抖音、快手等成為花卉銷售新平臺,淘寶也開啟直播頻道,由此一批“網紅”大V和店鋪出現,成為花卉吸粉的新途徑。拼多多在花卉團購方面新增不少訂單,虹越•園藝家的交易金額也在不斷擴大,“共享花卉”也在進行嘗試。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花卉在一些地區成為社區生鮮產品團購的內容之一,與小區附近的超市、水果店等合作,連同蔬菜、水果等一同進入家庭。
傳播模式和消費方式的變化為電商“賦能”,它一方面“橫沖直撞”地創造新熱點,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引發不同銷售方式下單店銷售額的大起大落。不過從“流量時代”到“貨品時代”,再到“內容時代”,電商發展的脈絡仍有跡可循,“野蠻生長”的花卉電商也要隨著市場的發展規律運作,好產品和好營銷始終是商家“長盛不衰”的秘訣。
03
設施
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材、運營等生產成本攀升,而產品價格卻穩中有降;另一方面是企業經過多年積累規模逐漸擴大,規模化、機械化成為發展需求,2018年的花卉行業設施升級已悄然成為行業風氣。
早期的設施升級僅僅是溫室或設施單方面的提升,而現在的生產者卻在考慮綜合投資下的效益最大化,從“小修小補”向整體改造邁進。《中國花卉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在提到設施升級,大家談到的不是簡單地從日光溫室變成連棟溫室,而是考慮新溫室如何設計便于機械化操作,使用哪些設備有利于更精準的環控,什么樣的溫室能達到品種與能耗的平衡點。設施升級不再是一個點,而是整體規劃。
現在日光溫室向連棟溫室轉型,水肥一體化、潮汐灌溉苗床、物聯網等普及度越來越高,以華世園藝、雙福花卉為代表的自動化溫室開始落地應用。設施升級雖然短期內增加企業投入,但從長期來看卻是緩解成本上升壓力、提升產品品質的有效方式,還有利于吸引青年人才。而且好的設施對于穩定產品質量、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有重要作用,是讓花卉從業者改變“靠天吃飯”的“利器”。設施投入增加,反映了企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邁進,也反映了生產商求穩的心理。
2018年是花卉行業在平靜中調整的一年,品種結構、產能結構、銷售結構都在緩慢發生變化,通過適度調整來化解企業和商家面臨的問題,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也是2019年及今后行業發展的主題。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河北花卉產業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河北省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詳細】
花卉行業“栽進”互聯網開啟新模式
今年5月,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17Q1中國鮮花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鮮花電商市場規模已達51.4億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突破600億元。日益擴大的花卉市場,也為創業者提供了商機,在互聯網花卉行業,很多創業者找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也開啟了與傳統花卉行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詳細】
昆明呈貢:打造世界春城花都
昆明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昆明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當好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和火車頭,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呈貢作為現代【詳細】
花卉產業添彩大美阜陽
近年來,阜陽市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脫貧增收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出臺支持政策,大力推動花卉產業轉型升級,城鄉各地綻放的“美麗經濟”讓大美阜陽更“出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