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這一年:筑牢根基,穩步向前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公開發布、千余名專家編制規劃、“千年秀林”10萬畝苗景兼用林完成栽植、市民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深入推進、高端高新企業紛紛落戶、京津冀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紛至沓來……《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獲批復。
2018年,圍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根本使命,雄安新區不斷筑牢根基,建設發展穩步向前。這根基里,有看得見的“顯功”,但更多的,是精心打造支撐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規劃體系和政策體系的“潛功”。
規劃引領: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
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的建設堅持先謀后定、精心規劃,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只有最好規劃,才能把雄安新區建成一個留給子孫后代的歷史遺產。
據了解,雄安新區的規劃體系構成為“1+4+N”,即由規劃綱要、4個綜合性規劃和若干專項規劃構成。其中,《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于今年4月21日對外公布,《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也于日前獲得國務院批復。
雄安新區的規劃,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科學謀劃組織,凝聚各方力量。比如,今年7月,雄安新區面向全球征集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最終,從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96個應征單位中選出12個一流團隊,參與啟動區城市設計。在設計之前,他們專赴雄安新區啟動區現場和白洋淀淀區、淀邊等進行實地踏勘。這只是新區規劃設計的一個縮影。
這一年來,千余名規劃專家、200多支團隊、2500多名技術人員默默奉獻,他們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圍繞創造“雄安質量”、成為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這一目標,努力繪制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典范之作。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說:“雄安新區設立19個月以來,安靜的背后,其實是在精心打造支撐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規劃體系和政策體系,這為雄安新區即將開始的大規模開發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生態為本:生態環境治理持續開展,藍綠底色漸顯
“藍天白云正慢慢成為常態,空氣越來越好,呼吸也越來越順暢。”家住雄縣的李大爺,說出了很多新區人的心聲。
雄安新區甫一設立,就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規劃綱要指出,雄安要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為實現目標,雄安先植綠,而后建城。這一年,雄安新區植樹1100多萬株,“千年秀林”面積達11萬畝。
雄安新區要建設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態城市,植綠只是第一步,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更是迫在眉睫。“不治理好白洋淀,我們就是雄安百姓的罪人;不治理好白洋淀,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在今年6月28日召開的雄安新區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千人動員大會上,陳剛亮明決心。這一年,雄安新區開展了“洗臉工程”,發布了“禁漁令”,開展了農村垃圾治理和“走遍雄安”行動。據統計,雄安新區三縣“散亂污”企業13531家全部完成整治、606個納污坑塘和5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11395個入河入淀排污口被封堵。
同時,雄安探索實踐新理念,走綠色發展之路,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綠色交通體系構建、海綿城市建設……這一年,雄安走的每一步,都自帶綠色基因。
創新驅動:打造創新發展的全國新樣板
新區之新,在于創新。正如陳剛所說,無改革創新,無雄安價值。如何創新?這一年,雄安用切切實實的行動,書寫著自己的答案。
打造創新高地,首先是體制機制及政策創新。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管理在雄安實踐,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雄安全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建立全新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務效率。一年來,新區以高標準構建新區政策體系,在土地、住房、財稅、投融資、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實施綜合改革、集成創新,在先行先試打造創新開放政策環境的同時,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事實證明,雄安的制度創新是行之有效的,百度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已有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達實、眼神科技等百余家知名企業入駐新區,每天都有新企業掛牌,新注冊企業所屬的行業也開始顯現向高端化發展的趨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行業的新增企業數量名列前茅,儲備了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伴隨著新入駐企業,這一年,你能聽到的、了解的前沿技術,區塊鏈、5G通信技術、無人駕駛、無人超市、IPv6、生物識別、人工智能……都已率先在雄安先行先試。同時,雄安還在發展下一代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信息技術產業。
這一年,三縣傳統的紙塑包裝袋、服裝、制鞋、毛絨玩具產業在關停、外遷的同時,也在謀求轉型升級,逐步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改造提升。
這一年,雄安新區正一步一個腳印,為創新發展積蓄力量,為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做準備。
這一年,雄安新區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為承接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為吸引高端高新產業、人才筑牢物質基礎。
這一年,雄安新區不斷迎接京津冀的教育、醫療衛生資源,為百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和獲得感。
這一年,雄安新區持續做好文化建設:雄安新區文物調查與考古工作取得豐碩成果,“記得住鄉愁”活動開展,《燕趙風骨·楊繼盛》演出,大型話劇《雄安晨曦》公演,詩詞誦讀大會帶大家以詩歌與雄安邂逅,“雄安新區非遺文化展演”舉辦,《雄安歷史文獻系列叢書》發布……雄安用文化傳承,為未來蓄力。
……
這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就要到來,雄安新區也將迎來大規模開發建設,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奮斗去弘揚創業精神,一起迎著新時代破浪前行。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18再見,2019讓我們循著改革再出發的號角,穩步向前。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雄安將打造兩個“高地”
記者注意到,雄安將打造稱現代農業科技高地,以及全球創新高地。據雄安發布消息,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雄安新區管委會、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簽署協議稱,將新區打造成全國乃至世界的現代農業科技高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