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杭州有怎樣的顏值和氣質?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
說起杭州未來的氣質,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職務副總工程師、城市設計中心主任黃文柳給出詩意的表述:“風雅錢塘、詩畫江南、創新天堂。”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發出號召:“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7年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將北京等2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杭州位列其中。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加強城市設計,這是國家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要求。”黃文柳說。為建世界名城范,尋杭城特色美,2014年杭州便開始啟動總體城市設計編制工作,歷時四年,分前期研究、專題研究、管理對接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實現總體城市設計的全過程管理跟蹤式編制。2017年底到2018年初,《杭州市總體城市設計修編(草案)》進行了公示。
“2018年,結合公眾意見和實施反饋等情況,我們不斷深化,對接‘最多跑一次’和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城市設計工作體系,目前工作已基本完成。” 黃文柳說。
全程體驗杭州“文化底蘊”
千百年來,從白居易到蘇東坡,從西湖到大運河,從良渚文明到錢塘江時代,杭州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說引人入勝,浸透著江南韻味的山水環境讓人流連。那么,未來她又會具有怎樣的氣質呢? 2014年起,市規劃部門通過問卷調查、沙龍問計、大咖說城等一系列活動,從老百姓到資深專家,收集各方意見,探討杭州的共性與個性。
“包容、詩意、精致、開放、活力,這是收集到的關鍵詞。”黃文柳說。最后從眾多的城市價值表述中提煉出“風雅錢塘、詩畫江南、創新天堂”這12個字,在她眼中,它們高度囊括了杭州人文、審美及發展方向,正是未來杭州價值的凝練。
如今的杭州,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傳統格局邁向了“一江春水穿城過”的錢塘江時代。黃文柳說,這次修編要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建立空間秩序的整體框架,提出風貌保護的發展計劃。既要保持并延續杭州城湖合璧、靈秀精致、山水城相依的歷史風貌,同時還要發展并營造擁江而立、疏朗開放、城景文交融的大山水城市特色風貌。
未來杭州,必須著重加強五處文化場景地區的保護,走“生態+”“文化+”為引領的創新發展之路。以城湖合璧圖、富春山居圖、江海潮涌圖、運河郊覽圖和濕地田園圖展現歷史與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自然與人文輝映的別樣精彩。因此重要文化景觀,如西湖、運河、西溪濕地、錢塘江、臨安城遺址等都要進行專項城市設計,精細化管理。
而京杭大運河起于漕運,南宋和元以及明清時期之所以城內城外一樣興盛,這得益于大運河。“所以,運河在不同時期留下的城市印記是要被關注的,同時也要留意她與周圍居民生活的緊密關系,關注城、河、人。例如,橋西歷史街區是小尺度建筑,北面‘運河新城’等城市新區建設時就要做好與運河及歷史街區的尺度、風格相和諧。”
還有很多亮點,例如要通過水上旅游交通、濱水綠道和城市景觀型道路組織串聯起重要的文化景觀地區和散落的歷史碎片,形成以老城地區為核心、向周邊放射的文化組織線路。
像繡花一樣提升城市細節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細。”以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引,杭州總體城市設計大到城市輪廓、特色景觀,小到公共空間、居民社區,都要散發出獨特韻味。不僅宏觀上做到大氣磅礴、錯落有致,微空間也要拿出“繡花”功夫來設計。
大的來講如錢塘江。“每個江段所承接的功能不同,比如錢塘江東部主城區,主要以城市功能為主,高層林立體現的是城市繁華,強調的是積極應對圖景,體現的是一種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而錢塘江、富春江以及浦陽江的交匯口,是富春江與浦陽江在石牛山、定山、蕭然山脈、群山之間匯合流入錢塘江的灣口地區,體現了富春山居圖中‘江山疏闊’的意境,也是城市重要風道,所以它需要視野開闊,加強建筑布局與山水聚落的關系,以獨特的生態環境促進創新、創意發展。”
小的來講,社區、街道拐角、沿街建筑、入城口、地鐵站點……這些城市的微空間不能忽視。 “入城口、交通樞紐的公共空間品質營造上再精細一些,減少過于人工化的綠化花壇、莊重化的綠化雕塑小品配置;地鐵沿線站點可以結合鄰近的文化景觀節點,在站廳內增加文化和公共藝術展示等等。”黃文柳說,比如,社區通過拆除違章,增加公共活動場所、社區活動設施,增加公共藝術設計、圍墻墻繪、浮雕墻等體現社區文化。
杭州以及杭州的未來,歸根到底是杭州人民的,所以,老百姓的生活空間更要細致周到。鳳凰山腳、松木場、朝暉、采荷、景芳、大關、和睦……這些老居住區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情感價值越來越厚重,未來也需要結合地區更新做好風貌提升與社會文化傳承。“可以通過序化交通、調整地面停車方式恢復開放式街區模式;增加步行安全和舒適感;植入城市級配套服務;公共空間建設中加強對老年人生活行為的關注等。而創意園區、工業遺產等地區要加強保護與開放共享。”黃文柳說。
編輯:l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