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一等獎獲得者王卓美:設計要懂得取舍
▲孫雪偉(左)、王卓美(右)
“一個作品完成之后便凝結在那里了,但我仍在繼續向前走,不斷地成長著。”參賽作品設計過程中的取舍,讓園冶杯一等獎獲得者、江西農業大學的王卓美明白了什么才是作品的精髓。
王卓美團隊的參賽作品是以“共享空間”為主題的《Sharing-城市街頭綠地共享景觀設計》。 近些年,“共享”這個詞被人們口口相傳,一切資源特別是公共資源都可以被拿來共享,關于共享的各式商業探索也層出不窮。然而在景觀領域,“共享”還是運用得比較少的一個點,并沒有太多實際優秀案例可以用來學習參考。于是王卓美與導師商量將共享作為主題,與城市街頭綠地設計相結合進行畢業設計的創作。
兩萬多字的理念分析,一版又一版的框架被推翻,作品的設計之路可謂困難重重。為了深度挖掘“共享空間”這個主題,她和小伙伴徹底放開自己,天馬行空地去拓展場地可能具備的共享方向。她將城市里的人和其它生物的活動軌跡與潛在需求相聯系,甚至為這塊綠地創建了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使線上平臺與線下空間同步,使其在網絡共享的時代下擁有屬于自己的標簽和宣傳平臺。王卓美告訴我們,一開始,他們在設計中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什么都想添加到作品中,無法取舍,陷入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誤區。幸好有一位好導師不斷地給予提點和引導,將他們從誤區的邊緣拉回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導師的理性引導下,作品的理念框架終于完成,后期的作圖也就水到渠成。一個作品完成之后便凝結在那里了,但作者依然在向前走,不斷地成長著。王卓美說,以現在的眼光再來看,它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作品,并不是那么盡善盡美,但在設計的時候,確實花費了她們的心力。
制作參賽海報也是一件讓他們非常頭疼的事情。不同于答辯文本,參賽海報只能提交兩張,這就意味著很多東西都無法放上去。在兩張海報中濃縮作品的全部精髓,內容抉擇和取舍刪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大部分時間都在糾結海報內容如何再精簡一些。在對作品去繁就簡的過程中,王卓美明白了作品真正值得被保留的東西有哪些,同時也覺得自己真正成長了。
現在,王卓美已經在另一所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在她的眼中,畢業設計是本科四年的成果,而園冶杯是一個客觀公正的平臺,給了自己一個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一等獎這份榮譽給予她和小伙伴莫大的鼓勵,為他們的本科學習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有助于設計理念和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賽信息
題目: Sharing-城市街頭綠地共享景觀設計
作者:王卓美、孫雪偉
指導老師: 龔鵬
院校: 江西農業大學
獲獎:2018“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畢業設計作品園林設計類一等獎
編輯:崔京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