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雄安 成都瞄準未來之城
在各大城市擺開新一輪城市競爭局面之時,廣州、天津、武漢、南京等均提出了新區建設對標雄安新區的口號。同樣要打造“未來之城”,成都的底氣在哪里、又將借鑒哪些“雄安經驗”來實現這一目標?
成都答卷
“東進”創新首先體現在發展理念上,轉變過去重產業功能、輕人文體驗的城市發展導向,遵循以城聚人、以人興業的人本邏輯。
新年伊始,關乎雄安新區發展大局的重磅文件相繼出爐。國務院批復同意《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僅1個多月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出爐,給出了一張關于未來城市樣貌的詳細藍圖。可以預見,從如同白紙一張到目前國家規劃得最好的創新試驗田,包括但不限于制度創新、城市創新、產業創新等,雄安新區必將成為未來中國城市的創新標桿。
2月12日,成都召開“2019年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對標學習“雄安經驗”,將東部新城打造成為成都耀眼的名片、走向世界的“未來之城”。
關鍵起筆
新組建辦公室 構建4級規劃圖
一個裁縫不會拿起布料就剪裁,而是先要審視布料,構思設計。城市發展也是如此,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需要高質量的規劃。
歷時一年多時間編制完成的《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在新年伊始重磅出爐,確立了近期和中長期建設目標,描繪了一幅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好圖景,被城市規劃設計專家認為是雄安新區全面啟動建設的序曲。在距離雄安新區170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如何奏響東部新城建設的序曲。
事實上,為加強戰略研究、規劃統籌、政策創新、協調推進,成都專門設立了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新組建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而學習借鑒雄安新區等國內外新城新區建設經驗,建立一整套法規治理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完成上位法規定、總規約束和政策指引,建立各方共同遵循的制度體系,就是這個新機構要做的第一件事。
“目前,‘東進’區域初步完成了戰略研究、總體規劃編制、骨干工程設計。”在成都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瑛看來,創新首先體現在發展理念上,轉變過去重產業功能、輕人文體驗的城市發展導向,遵循以城聚人、以人興業的人本邏輯,明確了“精筑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和“筑城在先、先城后產”的發展時序,構建了總規、分區規劃、城市設計和詳規4級規劃統領體系,繪就了東部新城發展藍圖。
定下長遠目標,也有助于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
張瑛表示,下一步還將深化完善東部新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高標準開展東部新城三個組群城市設計,盡快穩定東部新城風貌、色彩和天際線專題研究成果,完善城市開發強度、建筑高度和形態色彩管控體系,鎖定“望山見水,透風見綠”的公園城市格局。
對標樣板
“筑城”突破口: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梳理雄安新區設立近兩年來的建設脈絡,記者發現,其先行啟動的是一批看得準、符合規劃方向的基礎性項目,除了基礎性項目和保障運行的臨時性建筑外,沒有動工一磚一瓦,其中傳遞出的“雄安質量”,不僅成為觀察新區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詞,也將推動雄安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迎來全面建設關鍵之年的東部新城,試圖在“筑城”中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突破口,為筑城、聚人提供吸引力,彰顯城市功能之優。
2018年12月19日,“東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集中開工,52個重大項目既包含了支撐“東進”區域開發建設,提升城市承載力的市域快速路、新城主干路網、綜合管廊、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又包含了展示新城形象,增強城市功能的城市展廳、新居工程等,東進“規劃圖”正在逐漸變成“施工圖”、“實物量”。
目前,開放通道在不斷拓展。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34億元,經機場連接南向、東向的成自和成南達高鐵項目正抓緊推進,軌道交通18號線車站工程全部封頂,機場高速主線段總工程量完成40%,空鐵公外向通道加速形成。
東部新城成勢成型正在一點一滴變為現實。今年,成都提出將把骨干路網和基礎服務功能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推進高鐵、城際鐵路、地鐵和高快速路等項目建設,構建東西城區之間、周邊城市之間的快速通道體系,打破地理阻隔,拉近心理距離。
吹響號角
摒棄“攤大餅” 秉持片區開發理念
在探討雄安新區這座蓄勢待發的“未來之城”時,首先被提及的必然是其位居首位的定位,“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從空間布局來看,雄安新區最顯著的特點是改變以往單中心“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實行組團式發展,規劃形成“一主、五輔、多節點”的空間形態。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則明確位于容城、安新交界處的起步區是新區主城區,規劃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成都的未來之城長啥樣?摒棄“攤大餅”發展模式,秉持片區開發理念,也是成都的答案。在東部新城建設中,遵循發展規律、保持開發靜氣、科學建設時序,以片區開發思路筑城聚人興業,努力實現綜合發展效益最大化,是基本路徑。秉持“一個片區就是一個產業功能區、一個新型城市社區”的理念,淮州智能環保裝備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應急兩大產業,簡州新城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確立為產業重點發展的二大主攻方向,簡陽市則以簡陽空天產業園和簡陽·西部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區為載體,建設先進制造業生態圈、現代服務業生態圈。
數據顯示,2018年,“東進”區域完成投資1316.8億元,占全市投資近五分之一,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二主戰場”。
“今年,我們將優化各產業功能區發展目標,出臺東部新城產業指導目錄。”張瑛表示,面向全球高端產業,成都將持續引進投資效益高、資源能耗低、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健全優化政務商務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國際資本吸引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努力把東部新城建設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空港門戶樞紐、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成都啟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雄安團隊"助陣
記者7月3日獲悉,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正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曾參與雄安新區規劃編制的多支規劃團隊受邀參與規劃編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