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空鎮”隱憂
溫泉小鎮、禪養小鎮、運動小鎮、金融小鎮……近年來,受市場推動和政策扶持的影響,特色小鎮在我國呈現出了如火如荼的發展趨勢,我省不少地方也已涌現或正在建設各種各樣的特色小鎮,現已公布2批共計66個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縱觀國內外的特色小鎮,可以發現許多成功的案例,如瑞士的達沃斯小鎮、法國的普羅旺斯小鎮,我國浙江的云棲小鎮、橫店的影視小鎮,等等。這些小鎮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圍繞特色產業,實現產業間的協作,以及特色產業內部與創新要素的融合發展。我省很多歷久彌新的經典產業,承載著悠長的文脈,這些都是特色小鎮融合發展的最佳載體。
特色小鎮在產業集聚、創新創業、發展活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既能產生新經濟、新動能,又能創造宜居宜業的新發展空間,各地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熱情也日益高漲。數據顯示,全國各地規劃建設的特色小鎮數量已超7000個,預計投資規模達4.8萬億元。如此多的特色小鎮難免魚龍混雜,其中最突出的表現便是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內容、缺特色、缺產業、空置化,成為有概念沒實質的“空鎮”。2018中國特色小(城)鎮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問題,包括重數量、輕質量,重形態、輕靈魂等。發展失當,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更存在市場化不足、搞形象工程、以發展產業之名行房地產之實等運營風險。特色小鎮能夠將一個產業上升為產業與區域相結合,包括多要素、多主題,是一個創新程度較高的的發展空間。有的地方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誤解,把特色小鎮當成了一個筐,什么主題都往里裝,為健康的經濟發展埋下問題隱患。
筆者因工作關系,多次到過某縣一個在當地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小鎮,結果發現僅在有關活動舉行期間能夠看到人流,平時都是空空蕩蕩。一名住在附近的村民說,“不知道為啥要在這里建房子,也不知道能夠帶來什么好處”。當地人的這句話,或許能折射出當前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窘境:倘若不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而只是盲目跟風上項目,試圖簡單的建幾個仿古建筑或圈一塊地玩概念,最終很可能成為一個打著特色小鎮旗號的“空鎮”。
早在一年前,國家有關部門曾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發展特色小鎮要避免三個盲目原則,包括尊重小鎮現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區;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而在現實中,有的特色小鎮卻是一派“另起爐灶”的做法,甚至憑空制造概念,幾乎完全割裂了“小鎮”與當地的脈絡聯系。脫離地域人文和產業基礎,讓不少特色小鎮遭遇“建成即空”的尷尬。
特色小鎮的建設初衷不應是打造成名勝旅游地,而是為了更好尋求小鎮經濟發展動力,激發小鎮經濟發展活力。這就要求從小鎮已有的發展資源著手,做出適宜的產業規劃,以務實的態度推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一些已經建成、存在“空鎮”隱憂的小鎮,應該結合當地的產業特色,盡早做出規劃調整,重新定位小鎮內容和發展方向,豐富業態、盤活資源。
如此,才能走得更遠。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安徽為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管理立規
到2021年,安徽將培育和規劃建設80個左右省級特色小鎮,小鎮至少達到3A級以上旅游景區標準,實現宜居宜業宜游。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安徽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正在進行申報,省政府還專門出臺了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為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立規。【詳細】
全國特色小鎮創建培育情況調研報告(上)
應警惕部分地區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一哄而上現象的出現,避免形成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進而造成新的難以消化的房地產庫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