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建議擴大農村宅基地流轉范圍 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
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這句來自“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之父”威廉·配第的名言,一直被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奉為圭臬。
作為研究價值和分配理論的學者,蔡繼明認為,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而城市化是我國未來至少30年經濟社會發展當中一個最基本的戰略。
也正因為如此,作為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的提案、議案大多圍繞土地制度和城市化展開。而在他今年提出的5個議案和建議中,更是有3個與土地制度相關。
在蔡繼明看來,這兩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認為,由市場決定土地資源的配置,是土地制度改革最重要的主題,而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進農地流轉和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以此一方面通過降低地價和房價從而降低農民工進城落戶的門檻,加快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面逐步實現農地的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現代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廣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果。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時,蔡繼明表示,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必須進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持之以恒統籌城鄉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詳細】
城市群與都市圈:城鎮化新風向
中國城鎮化進入后半場,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如何發展城市?城市之間如何相處?【詳細】
林毅夫:目前我國仍處于城鎮化進程中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3月9日下午三點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會上發表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