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持之以恒統籌城鄉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新型城鎮化”日益成為全民關注的熱詞。如何摒棄傳統城鎮化“攤大餅”“單向流”的積弊,在高質量推進城鎮化的同時,逐漸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共贏,社會各界從不同的視角出發,進行了頗多討論。
筆者認為,新型城鎮化絕不只是“城進鄉退”亦或是“村民變市民”的更迭,而是以優化發展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在不斷提升城鎮化建設質量內涵的同時,堅定不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
新型城鎮化要推進城鄉統一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形態。城鎮是鄉村的方向,鄉村是城鎮的基石,二者不可割裂。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要在規劃引領上統一步調,完善城鄉布局結構,積極構建多元互補的發展模式。既要突出主體功能區導向,又要因城制宜、因村制宜,引導不同區位、不同資源稟賦的城鎮和鄉村實現差別化發展;既要增強城鎮對鄉村的帶動作用,又要增強鄉村對城市的基礎性作用,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態勢。
新型城鎮化要優化集群產業結構,做好城鄉產業融合。統籌城鄉,產業發展是源動力。城鄉互動的起點是產業互動,城鄉互促的關鍵是產業互促,城鄉融合的基礎是產業融合。因此,新型城鎮化必須要做好城鄉產業結構調整的文章。工業化和信息化是提升城鎮化質量的核心,鄉村振興的關鍵則在于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水平的提升以及農業產業化水平,二者互補互促,在現代化過程中應攜手共進。
新型城鎮化要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體系,構建一體化公共服務格局。城鄉之間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的雙向流動和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制度的一體化推進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沒有相關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的建立、落實,進城農民既難以真正市民化,鄉村振興也將面臨諸多掣肘。因此,要大力推進戶籍、教育、就業、醫療等體制改革,鼓勵城市支持農村,同時把鄉村低碳、綠色的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設,塑造和諧共融的城鄉關系。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城市群與都市圈:城鎮化新風向
中國城鎮化進入后半場,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如何發展城市?城市之間如何相處?【詳細】
林毅夫:目前我國仍處于城鎮化進程中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3月9日下午三點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會上發表題為【詳細】
新型城鎮化呼喚暖心的人文關懷
全國兩會上,新型城鎮化是許多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新型城鎮化對近14億人口的中國有著特殊意義。可以說,中國雖大,卻只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城市,一個叫農村;人口雖多,卻只有兩類人,一是城市居民,一是農村居民。而新型城鎮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