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縱議新時代城市設計與人居環境變革創新
3月23日上午,第九屆園冶高峰論壇分論壇——城市設計與人居環境國際論壇召開。來自新加坡與中國的六位專家,對當前中國的城市規劃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未來中國及國際的城市規劃形式做了分析及預測,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策略建議。論壇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高級設計署長鄧國輝主持。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高級設計署長鄧國輝
首先,深圳畢路德建筑顧問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杜昀根據最近幾年,接觸的城市設計規劃項目里碰到的一些現在中國城市建設中普遍性的問題進行了分享。首當其沖的是城市公園簡陋的現狀;其次問題是過時的工業園區;第三是城中村。接下來,他根據自己的過往案例,用經驗和項目成果舉例,講述了幾個中國資本模式下城市規劃。首先是政府和開發商的EPC模式;第二是政府PPP模式;最后一種模式是資本的投入和回報模式,但這暫時還是一種比較模糊的需要繼續探尋的模式。
深圳畢路德建筑顧問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杜昀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Ronnie Tan則根據最近的研究成果,為到場嘉賓分析了一個未來城市發展的可能性和前景。現在的城市結構是由道路從大概念上劃分了城市的模塊和功能。如果未來城市中變成在虛擬高速上的自動移動化的平臺會是怎樣?順著這個思路,Ronnie Tan引進了現在的自動移動技術、電腦視野和機器學習、NVDI。通過使用NVDI進行的分析,結合了所有數據,生成多種最佳化途徑。對未來的預測,大規模定制化單元,并構成一個自動化單元組成的社區,依據感知空間適應,形成推動力。
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Ronnie Tan
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院長陳其兵從國家和四川省的政策及規劃出發,開展公園城市建設的探討,并總結出四川現在的模式,并希望在四川試點,并把這個模式逐漸在全國乃至世界進行復制。為了把生活、生產、生態有機統一起來,把人、城、景和林有機統一起來,四川省提出了“公園+”的概念,公園+產業、公園+避險、公園+生態、公園+文旅,通過這種方式,展現我們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公園城市的魅力。2018年四川按照四川的地域情況,根據“三環三重”城市分類系統,選擇了一到兩個有條件的市和縣,開展了首批試點。
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院長陳其兵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敏給大家分享了著名的香港西九龍車站項目。他先介紹了北京西站、上海、石家莊的設計,既體現了中國的大國風范,又展示了民族文化特色,但相對于香港的車站不太人性。同時,西九龍車站雖大,但大部分的設施是全放在地下的,如何讓吵鬧過往人群等不利因素壓縮到最小,是一個規劃設計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項目地上部分的設計,可以看到廣場具體的樣子,并加強了未來的小區和維多利亞灣的連接。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敏
對于城市規劃在中國的使命,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嶺南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孫百寧表示,景觀設計師在處理綠地和公園的問題同時,要結合整個城市的有機功能。同時,作為城市生態安全格局,與外邊、外界生態安全格局有效溝通和連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廖秋林表示,要不斷升級目標理念,抓住規劃體制的結構性轉型機遇,重塑空間理念,保護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證空間正義。
嶺南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孫百寧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廖秋林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