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建筑,該不該保護?
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是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二層青磚瓦樓,占地約 200 平方米。2017 年下半年,屯溪老街濱江路提升改造啟動,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不在修建性詳規之列。
然而今年 4 月底,繼部分屋瓦被拆掉后,老樓大門臺階條石又被人拆掉運走。5月5日,記者得知,屯溪區已經追回該歷史建筑的條石,并暫時保管存放。屯溪區有關方面表示,老樓大門臺階條石被拆,不是官方所為,接到反映后,該區已要求加強對該樓的現狀維護。
多位專家認為,根據相關法規和《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應該納入保護。雖然部分屋瓦和臺階條石被拆,但到目前為止,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是拆是留,仍需黃山市相關部門做最后決定。
一棟擁有60年歷史的老建筑,陷入了存廢之爭。2019年5月以來,有媒體報道稱,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的屋瓦、石臺階遭到破壞,疑似已進行拆除工作。黃山市相關部門回應稱,掀掉該樓屋瓦,并非官方的意見,已叫停這一行為,并已要求有關機構加強對該樓的維護。
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有著60年歷史的建筑,到底有無必要保護?與那些明清時代上百年的老建筑相比,它當然算“后輩”,但是在文保領域,一般50年以上的建筑,就可以被歸為歷史建筑。像上海就于2017年初開始,對城區50年以上歷史建筑進行全面普查工作。這至少表明,擁有50年以上歷史的建筑,在處理上就應多一點慎重。
事實上,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樓雖然尚未被列入文物保護范圍,但其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屯溪老街的建設控制區內,又是當地罕見的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徽式建筑,如果動輒拆除,其合理性當然存疑。
在此之前,圍繞該建筑的存廢,當地市民和相關專家、學者已經有過討論,并且保留的觀點占據主流。在這一背景下,其仍未能逃脫被部分破壞的命運。目前當地官方已經叫停拆除行為,希望最終能夠有個妥善的修復保護方案。而此事因城市“提升改造”而起,也應讓各地重新思考老城區提升改造與歷史建筑保護的關系。
這樣的做法,在今天很難說是個案。不少地方熱衷于爭奪名人故里,卻放著現成的歷史文物和遺跡不加珍視。就在今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對部分保護不力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了通報,其中就不乏“古城或歷史文化街區內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現象。
古城區、老街發展到一定階段,適度的“提升改造”是必要的,搞文旅開發也無可厚非,但尺度必須適當。如果最終是通過“拆真”來為“建假”騰出地方,這樣的開發改造思路已然得不償失。其實,提升改造與對老建筑、文物的保護本來可以并行不悖,恰當的修訂、修繕,不但可以讓歷史建筑重新煥發活力,起到保護作用,也能夠提升城區的整體質量,兼顧“提升改造”的目的。
文旅開發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前幾乎每個地方都在打文旅牌,可有些地方的文旅資源都呈現出千城一面的觀感,就是因為真正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的建筑越來越少,而同一風格的“人造景觀”越來越多。推倒重建是最簡單的開發方式,但卻也可能是代價最高、最沒“內涵”的開發思路。
在今天,無論是基于歷史文化保護的內在要求,還是著眼于文旅開發的市場競爭需要,古城、老街的仿造式開發之路,都不應該再繼續下去,更多的城市應該學會“螺螄殼里做道場”,提升精細化改造意識和開發能力。
一定程度上說,一座城市完整的歷史建筑梯度,就是呈現其歷史、文化最精準的符號。在中國城鎮化率已過半的今天,城市的提升改造,是時候為歷史建筑留下更多的棲息空間了。
當然,這方面不僅需要城市管理者的自我覺醒,也更依賴制度層面的“倒逼”,像最近四川就提出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就值得借鑒。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