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泰寧:建筑師要學會“術以載道”
“究天地人文之際,通古今中外之變,成建筑一家之言。這是我多年來的設計追求。”初見程泰寧院士,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老人已年至耄耋,聊起一生摯愛的建筑設計事業,他精神矍鑠,有說不完的話。
程泰寧近照 資料照片
浙江美術館、南京博物院、弘一大師紀念館……日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進行的“程泰寧建筑作品展”,為大家呈現了程老設計生涯中的代表性建筑。他的作品有的“粉墻黛瓦,坡頂穿插,宛如天開”,充滿江南韻味;有的“迂回曲折,無修無飾”,極具感官沖擊。在程老心中,“建筑是有語言的,而建筑師的作用就是筑境”。
“建筑是一生的邀請”
從業60余年,主持設計國內外工程150余項,在程泰寧心中,“建筑是一生的邀請”。
1956年,程泰寧從南京工學院畢業。彼時,新中國現代建筑設計領域幾乎一片空白。得益于大學期間習得的建筑學專業積淀,程泰寧參加了包括南京長江大橋頭建筑等在內的公共建筑的方案設計。45歲那年,為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程泰寧放棄北京的行政領導職位來到杭州,接手黃龍飯店的設計。他的方案把中國古典美學和對自然的重視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舉成名后,49歲時,程泰寧就任杭州建筑設計院院長。盡管繁重的管理工作占據了創作時間,但程泰寧仍未放棄設計。68歲那年,他選擇了創業,選擇重新開始。浙江美術館、南京博物院、加納國家大劇院、建川戰俘館等經典之作在他的筆下涌現,無一不流露和傳遞著中國古典美學的氣韻。
幾十年來,150多座建筑作品、1萬多張建筑手稿以及100多萬字學術論著……程泰寧從未停下腳步,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類型的建筑項目中,他與他的作品相互塑造、相互成全。即使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摘得中國建筑設計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之后,程泰寧依然勤勤懇懇忙碌在一線。
目前擔任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和筑境設計主持人的他,很少應酬,并且惜時如金、嚴于自律。“一年365天,我只休息5天——春節3天、國慶2天。”老人熱忱滿懷,“雖然年紀這么大了,我仍然覺得有希望在前頭,還能做得更好!”
“每一次都是重新出發”
“建筑設計是一個未完待續的藝術,每一次都是重新出發,這是最令我著迷之處。”重新出發的未知和無限可能性,是程泰寧創作之路的動力和快樂來源。
程泰寧喜歡借用羅丹對藝術的比喻,把建筑也比作一把發出顫音的琴,通過建筑的琴聲,可以聽到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思想感情。聊起正在施工的南京美術館新館,程泰寧興致勃勃地說:“我們通過把建筑‘架’起來,以達到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最大限度地滲透融合。”建筑什么時候最好看?“腳手架剛搭起來的時候。一切都剛開始,寄托著內心的理想,同時又有無限未知的可能!”
正是這份涌動于心的創新精神,讓程泰寧在建筑創作中,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段、情感表達與意境塑造,不斷抵達全新的藝術高度。回憶起南京博物院的改擴建工程,程老告訴記者,當時最大的設計難點就在于兼顧新老融合。“后來,我們把老大殿‘身高’整體抬高3米,突出形象,在一種氣質上、調性上將老與新、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他說,當時使用了中國傳統的竹簡、青銅等雕刻手段,讓二者的氣質、調性融會貫通。“做出來之后,各界反映還可以,這也是給我的一種安慰吧。”
程泰寧在談話中,很喜歡用“筑境”這個詞語。“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對中國傳統文化熟稔于心的他,以《道德經》來闡釋他的“筑境”理念,“建筑創作就是一個在混沌一體的世界中去體悟、去辨識、去創造的過程,這種模糊性能幫助建筑師擺脫束縛與教條。”從黃龍飯店到加納國家劇院,再到建川戰俘館……程泰寧正是用不斷“清零”、回歸“自然”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杰作。
“我們的路不在西方而在前方”
“我們的路不在西方而在前方。”程泰寧曾不止一次向社會呼吁,中國的建筑師不應是模仿趨同,而應是以一種獨特的、同時也能為世界所理解、所共享的建筑作品和話語體系與國際接軌。
對于程泰寧來說,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哲學。“我們能不能建構一個以‘語言’為手段,以‘意境’為美學特征,以‘境界’為哲學本體、這一具有東方智慧的建筑理念?”在最近的一次當代中國建筑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學術論壇上,84歲的他向業界發出這樣的“邀請”。
“現在,人們很關注建筑形式,什么‘歐陸風’‘現代風’‘新中式’。其實,脫離了時代和環境去評價一種建筑是沒有意義的。對形式的固化理解、對某種‘程式’的跟風,正是今天‘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的重要原因。”程泰寧如是說。
老人還是拿自己的作品來舉例:“在設計建川戰俘館時,我想突出的是一種氛圍與意境——壓抑、扭曲、悲愴。這是我對戰俘人群的理解。有的觀眾在參觀戰俘館時能流淚,這是設計者與參觀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所以,我非常希望中國建筑師能更自覺、更充分地去表達意境之美。”
“好的設計能讓人去回味,引發思考。中國文化有‘文以載道’一說,中國的建筑師其實要學會‘術以載道’。”程泰寧感慨道。
在程泰寧的案頭,醒目地放著一本《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現狀與發展研究》,這部對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的發展影響巨大的著作,凝結了他的諸多心血。當記者問他為何不歇一歇,過一過“清閑”的日子,老人笑著回答:“我享受這種狀態,仍有很多嘗試新鮮事物的沖動,并且能夠為國家做一點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