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濱水景觀——景觀與生態共生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濱水,通常指與海、湖、江、河等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是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對于城市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營造濱水城市景觀,即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將人工建造的環境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增強自然開放空間對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形成更科學、合理、健康的城市格局。國內外在營造濱水景觀方面,從規劃到設計都有不少可供借鑒的經驗。
打造濱水景觀需樹立生態優先理念
合肥:城湖共生,生態融入規劃
安徽合肥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近年來,合肥市堅持生態優先,依據“城湖共生”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環湖規劃體系,打造湖清岸美的美麗巢湖,勾畫城湖共生的濱湖新區。
合肥因水而生
首先,合肥市組織編制了《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簡稱《規劃》),創新性地將生態、旅游內容融入戰略規劃編制,正式確定合肥市形象定位——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規劃》強調對巢湖的保護、修復、治理、發展,這也是合肥市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強保護,兩者被當作互為依托、互相支撐的整體,在污染防治、綜合治理、綠色發展等方面,形成“城湖共生”的核心理念。
環巢湖生態文明濕地修復
在市域生態空間體系控制規劃中,合肥市總體生態格局體現為一嶺六脈。一嶺是江淮分水嶺、水土保持林帶,六脈是環繞合肥區域的六條山脈的自然林帶。同時有五條干渠引入大別山優質水源,串聯眾多湖泊水庫及水源涵養林帶。最后眾多水系匯入巢湖,形成一個大湖泊生態濕地系統。市域被劃分為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育區與生態協調區,分別有不同的保護和建設控制措施,如護山、凈水、建通廊等。
環巢湖旅游大道
在生態優先、規劃優先理念指導之下,經過10年的發展建設,濱湖新區已成為安徽省生態環境最優的城市新區,全長155公里的環巢湖旅游大道全線貫通,濱湖濕地公園、岸上草原、濱湖公園等景觀次第展開……呈現出獨特有活力的濱水城市景觀。
新西蘭:濕地保護疊加生態功能
位于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以西的庫布帕卡保護區(Kopupaka Reserve),是一個多雨水的生態和休閑保護區,旨在保護當地毛利人的溪流等自然資源。
在庫布帕卡保護區里,傳統的雨水儲備與現代城市公園設計相結合,創建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由于空間非常寶貴,設計在挑戰傳統邊界的同時,疊加了生態、文化和社區場所等多個功能。
在毛利世界,生態、文化和人民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
在保護區的規劃設計中,除了雨洪管理和水質改善等純粹功能外,生態恢復的設計超出了規劃要求,整個開放空間被視為一個恢復性生態區。通過創新和獨特的解決方案,在三個人工濕地內都創造了與水相鄰的空間。工程、生態、設計和藝術表達疊加,將土地、人與文化無縫融合,為土地賦予了更大文化價值和意義。
區域內現有的幾條溪流生長著原生植物。溪流及其河岸走廊的生態恢復和加強,是該項目的核心。對溪流的設計方法是保留和增強其自然狀態,并建立一個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而對池塘、濕地和控制結構的設計,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公眾,為社區提供了多種便利設施。大壩堤壩周圍的梯田確保滿足豎向和種植安全需求,同時為娛樂活動提供了平坦的可用空間。
“籃子里的碗”
編織的木結構雕塑化的籃子,設計靈感來自地方傳統文化。這種籃子不僅可以改善水質和生態,還可以增加人們的娛樂機會和活動,以及改善毛利溪流的生命力和毛利的港口,充分表達出毛利文化的代表——水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
庫布帕卡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公園新標桿
為鳥類營造棲息地讓自然更和諧
北戴河:東沙河上的《天鵝湖》
地球舞臺上,每個物種都是獨立的角色。北戴河是國家級園林城市,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勝地之一。由北京R-land源樹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設計的這一項目,是一個既非以植物為本,也非以人為本,而是以鳥為本的項目。
北戴河概況
項目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對應著一定的濕地感、開放空間、林木以及互動參與。在原生態感覺的入口區域由展示型裝置搭配架空棧道組成,提升人們的觀景感受。有著仿樹形的廊架和草地是第二個區域,區域內有很多樹樁作為鳥的休息空間,方便人和鳥互動。比鄰的區域是“音樂森林”,人在“鳥籠”裝置中觀鳥。最后的區域是兒童活動區,放置了很多仿生學游戲器材,能夠讓孩子在相對自然的環境中活動。
項目分區示意圖
項目中還內含一些隱蔽的設置,主要目的是真正將鳥吸引過來,給它們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另外,此處的河道是自然的,需要有一些環保措施。同時,還要滿足人的一些參與性需求。
人和鳥的和諧互動
從鳥的角度出發設計,考慮了棲息地營造、食物和人工手段。棲息地營造方面,有濕地、草地、林地、田園、果林的設置,為鳥提供了很多食物的可能性以及棲息地的選擇。食物方面,除了一些濕地里產生的微生物以外,還種植了很多果樹等,為鳥類提供食物環境。同時還設置了一些招鳥的設施設備。整個項目既能起到教育和展示目的,又能體現出相當的生態效果。
馬尼拉:觀鳥天堂增添海岸景觀活力
濱水區的快速城市化發展,與海岸有很大的關聯性。菲律賓的海岸線非常長,約占世界海岸線的10%以上。首都馬尼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海岸景觀城市,日落景觀眾所周知。
馬尼拉的日落
在東亞、澳大利亞、西伯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菲律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生態點位,尤其是Lppchea生態區。它是遷徙路線的停歇點,包括白鷺等瀕危滅絕的鳥類在內,約有81種鳥類在此棲息。除了作為鳥類的棲息地之外,這里還是綠色的天堂,沿著馬尼拉灣有濃密茂盛的生態群落,80種樹木對沿海區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是抵御風暴和潮水的天然屏障。
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馬尼拉灣填海工程發展得非常迅速,使城市區域逐漸向海域擴展,高大的建筑物對海岸景觀造成了一定影響。1995年時出臺的規劃范圍更是延伸到了鳥類棲息地附近,如果真的實施填海計劃,將會徹底改變該地的生態系統。
Lppchea生態區
菲律賓在鳥類遷徙路線上占據了重要的生態點位
最終在國家和保護機構的努力下,LPPCHEA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成功地控制了城市規劃發展到沿海區域。國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視LPPCHEA濕地,并出臺了很多規定來保護該地不被開發影響。菲律賓政府還邀請公眾參與到環境改善的隊伍中。當地管理機構、設計機構、等組成的設計團隊,以科學、娛樂、教育的方法把濕地景觀整體保護下來,通過鳥類觀測站和游客中心等設施來提高人們的興趣,喚醒人們的保護意識,讓公眾認識到這個地區的價值。
將文化和習俗相聯系開展生態體驗
韓國江陵:修復濕地推廣生態旅游
在一些濕地周邊,有較多的文化古跡。將景觀與周邊的文化遺產、習俗等相聯系,開展一些生態文化體驗項目,也是景觀設計從業者的努力方向之一。韓國江陵鏡浦濕地的修復中,就通過不斷推廣生態旅游,為游客提供系統的生態服務,加強了對濕地的保護與管理,讓濱水景觀得以可持續發展。
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江陵市,位于韓國東部海岸。面積約為16萬平方米的鏡浦濕地,多年來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到了2000年初,一大片原來是湖水的地方都變成了農耕地。開始濕地修復進程后,市政府以居民需求為優先,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支持?,F在,退耕還湖的區域已修建成一個公園,植被情況非常良好,農田已恢復成原來的自然狀態。
鏡浦濕地恢復現狀
對鏡浦濕地的修復和景觀建設,主要包括水質凈化、生態濕地園、芡濕地等。水質凈化主要通過種植水生植物進行。生態濕地園主要包括鳥類觀察基地、生態科普基地等。芡濕地包括多功能濕地、不同深度的濕地以及生物棲息地、涼亭、指示牌等便利設施,并引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自然圈計劃空間,有效增加了濕地里的生物多樣性。
公園中的雕塑與設施
設計師在鏡浦濕地公園里設置了很多雕塑,有展現日本投降時期市民進行慶祝的場面和慰安婦形象的雕塑,還有的雕塑上雕刻著一些詩歌,讓市民永遠記住當年的歷史。湖水周邊設置有休息設施,方便游人游覽休憩,戶外演出場所為市民提供了演奏和戶外活動場所。有向市民進行科普展示的講解牌。還設置了很多的觀鳥小屋。未來,還將開展更多的生態文化體驗項目,在濕地修復與濱水景觀營造方面積累更多經驗。
市民參與建設和管理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臨水而居,自古以來便是人類生存的首選。濱水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凝聚點和傳承體,設計時需要將景觀、環境和社會文化結合在一起考慮。只有讓景觀與生態共生,才能創造自然、生動、有特色的濱水景觀,讓城市里的人們更詩意地棲居。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