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石榴哥”
5月29日,號稱“人才流入全國第一”的熱門新一線城市杭州,又迎來落戶新政:即日起,大專、本科生在杭工作,繳納1個月社保就可落戶。可以預見,杭州再放大招,勢必又將引發各大城市展開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獎勵、補貼、減免等各種優惠套餐,已經在路上。
但是,在一波波的人才爭奪戰中,似乎沒有人注意到,農村從來沒有過話語權。我們從未像今天這么重視人才,但諾大的農村,彷佛成了一片廣闊無垠的失語地。
當然,也有一些地區,會從財政上擠出一些“牙膏”,試圖吸引些許人才。比如,前不久,海南臨高縣教育局就慷慨宣布,面向全省招聘農村地區優秀教育人才,骨干校長最高補助1萬元/月,農村特級教師8000元/月,農村省級學科帶頭人6000元/月。只是,如此大方,也未必勸得動一些在都市呆慣了的人才。
而具體到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者,數據更是無法直視。據2016年農業普查數據,我國有3.14億農業生產者,大專以上的1%左右,高中畢業的是7%,加一塊兒不過8%左右;更扎心的是,小學以下占到44%。幾乎可以說,除了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我國的農業和農民,依舊繼承的是傳統模式。
數千年來,中國社會習慣于把人分為士農工商,但不同身份之間,不僅可以轉換,而且可以兼容?比如,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完全可以實現讓部分農民“亦農亦商”。事實上,類似的“新農商”已經在諸多短視頻平臺上出現,曾經火爆一時的“石榴哥”就是典范。
而說起新農商,近些年,也有企業和機構在嘗試讓這一群體專業化、規模化。比如,最近,主打拼團和社交的新電商拼多多就與中國農業大學達成合作,預計5年內,雙方將傾斜資源、優勢互補,共同培養10000名新農商人才,攜手探索以農戶為產業鏈核心利益主體的創新模式,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這種思路才是豁然開朗的,打破了既有的思維定勢:不是把人才勸或吸引到農村去,而是直接在農村培養人才,直接培養嫁接農村和都市的“新農商”。農民沒必要非得像個農民,更不等于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完全可以以商戶的姿勢,用商業思維來轉換農村問題,用互聯網思維來規避農村缺陷。
所以,在更大的格局上,我們或許應該換個思路來解決農村人才匱乏的問題了:與其以理想和情懷的名義,鼓勵大學生們去農村工作,或者通過補貼把高學歷人才吸引到農村去,倒不如就地培養高素質的職業農民,這樣效果或許更直接、更充分。
前不久,江西農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洪義曾發出感慨,“我現在自己培養的研究生、本科生直接下鄉的不多。”“學農的大學生農村留不住,這是我一直的困惑。”其實,學農的畢業生不愿下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因為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更喜歡、更習慣都市生活,這也是時代的潮流、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目前,我國整體人口流動,還是明顯地表現為從鄉村到城鎮,這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主要趨勢。我們不能對扎根農村有太多浪漫主義的想象,而是要更多的從現實主義角度考慮問題。因此,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把一部分用來培養農業人才的資源,直接用來培訓新農民呢?
農村真正需要的,或許不是念了幾年大學的學院人才,而是真正懂農村、熟悉農業,又兼具商業頭腦和互聯網思維的“兩面通”。所以,不妨把資源和精力用在培養田間人才上,著力把現有農民打造成新農商。我們繞了那么大彎,或許最后還是發現: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只是,在互聯網+的語境下,“漁”變得更時髦了。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