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微濕地點亮美麗鄉村
梁平區雙桂田園·萬石耕春稻田濕地景觀。 馮卓怡攝
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 熊偉攝
小微濕地也具有生態服務功能。 梁平區林業局供圖
小微濕地帶火了鄉村旅游。 梁平區林業局供圖
鄉村隨處可見的小微濕地景觀。 梁平區林業局供圖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參與到保護濕地的行動中來。然而,在眾人將目光聚焦在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的保護和利用上時,卻忽略了我們身邊眾多的小微濕地。
小微濕地是指自然界在長期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小型、微型濕地,如小湖、自然水塘、小溪、河灣、溝渠等,鄉村小微濕地多以塘田溝渠堰井溪等形態出現,但大多數的小微濕地缺乏有效的監管和保護。
如今,國家已經關注到小微濕地的重要生態服務功能,2018年10月22日,《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國提交的《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決議草案,意味著小微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進入了關鍵時期。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廣泛征求意見,加快制定《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規范》國家標準,重慶也加快了先行先試的步伐,在梁平和開州等地進行了小微濕地保護與利用的探索。
小微濕地
與村落完美融合
6月17日,記者來到梁平百里竹海腹心的獵神村,放眼望去,一條小溪貫穿整個村,溪水旁長滿了各類花草和樹木,不遠處,梯型稻田濕地沿著溝谷向遠處延伸,水面波光粼粼,長滿了各種經濟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讓整個村落美麗如畫。
作為重慶小微濕地保護與利用探索的示范地之一,獵神村對小微濕地的保護和利用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在生態保護、鄉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生態產業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獵神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說,多年前,為了解決村民的居住問題,政府對村民進行了集中搬遷,在原本農戶相對集中的區域,修建了現在的農民新村。
2014年,出于防洪的考慮,當地曾對貫穿新村的小溪進行了整治,并在小溪旁栽種了一些行道樹。2018年初,梁平區提出了“全域治水 濕地潤城”的全域濕地理念,在鄉村,采用“濕地+”模式,推動濕地與全域旅游、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脫貧攻堅等深度融合。獵神村這條僅有1米多寬的小溪溝,過去是直立式陡岸的生硬渠道,通過小微濕地理念和技術引領的生態修復,如今已成為生態秀美的鄉村溪流。
“生態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栽種一些花草。”竹山鎮一負責人介紹,為了修復這條小溪溝的濕地生境,他們在小溪沿岸栽種了懸垂型植物薔薇、月季和一些水生植物柔化水岸。沿途的房屋旁,一戶戶村民自發堆疊的柴禾,就是一個個多孔穴的“昆蟲旅館”,讓小溪生態系統的“居民”(各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都有落腳之處。
除了小溪外,緊鄰村落的稻田也被保護了起來,呈現出山地立體小微濕地景觀。
“過去,由于很多村民外出務工,這些水田大多閑置起來,不少田塊都沒有了水。”陳宗壽說,后來,梁平區引入業主打造“夢溪恬園”民宿,這片溝谷稻田也被一并流轉保護了起來,稻田中重新蓄滿了水,建成了山地梯塘小微濕地,成為獵神村一景。
小微濕地
帶火鄉村旅游
多年前,在獵神村,村民們就靠挖掘石膏礦和經營竹材為生,對小微濕地的利用則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
“前些年,由于礦山對生態造成了破壞,被政府關停,加上竹產業也發展較慢,所以村民們很多都外出務工了。”陳宗壽說,為了幫助獵神村產業轉型,用好百里竹海資源,政府大力推動當地鄉村旅游、竹工藝編織、竹產業種植等發展,但起初步履艱難。
轉折出現在“夢溪恬園”民宿的進入。陳中明是獵神村人,一直在外闖蕩,2017年底,聽說家鄉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陳中明立即響應號召,回到獵神村,投入2000多萬元,打造“夢溪恬園”特色民宿。
陳中明說,他長期在蘇州工作,看到了一些農村小微濕地建設的例子,所以,他覺得獵神村有竹海,也有濕地,是一個難得的寶地,打造好了絕對不愁沒人來。
就這樣,陳中明一方面修建特色民宿,另一方面,將村落后的50畝溝谷稻田流轉下來,進行生態修復,恢復其山地立體小微濕地景觀,種植了莼菜、慈姑、菱角、空心菜、水芹菜等10多種水生經濟作物。
“濕地蓄水后,有山有水有景,立刻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游玩。”陳中明說,他的民宿2018年底開業迎客,但那時,小微濕地還沒建成,來的游客還不多。今年端午期間,他的民宿就迎來了一波游客增長的爆發期,大多數游客都是沖著小微濕地美景而來。那幾天,他的17個房間最低的400多元/天,但仍然擋不住游客的熱情,天天爆滿,幾乎每天都收入上萬元。
小微濕地的建設帶動了獵神村竹家樂的發展,讓獵神村鄉村旅游火了起來。現今,獵神村竹家樂已達到10多家。
陳中明說,獵神村除了鄉村旅游步入正軌外,山地小微稻田濕地中栽種的莼菜等經濟作物,也有望成為獵神村的特色濕地生態產業。
小微濕地
生態功能凸顯
小微濕地數量眾多,它們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在開州漢豐湖濕地生態功能的發揮中,就可見一斑。
2014年開始,開州區就在環漢豐湖周邊進行“濕地五小工程”示范建設,即環漢豐湖建設雨水花園、生物溝、生物洼地、青蛙塘、蜻蜓塘,就是城市小微濕地。此外,開州漢豐湖北岸烏楊壩區域是漢豐湖鳥類最為集中的區域,每年冬季都會有大量的雁鴨類候鳥聚集于此越冬。但此處冬季水位較深,缺少淺灘和島嶼。
“為了給鳥類營造一個棲息、覓食的生境,2016年,我們在烏楊壩區域實施了鳥類生境工程。”開州區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黃亞洲介紹,該工程堆置兩個“鳥島”,在冬季175米水位時,露出水面的面積有1140平方米,他們在島嶼頂部設計了適合雁鴨類生活的淺水塘等小微濕地,并栽植了火棘、桑、烏桕、巴茅等喬灌木和草本。
如今,鳥島已經成為鳥類的天堂,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雁鴨類、鸻鷸類候鳥到此休憩覓食、繁殖。
實際上,小微濕地不僅是良好的生物庇護所,其對水質凈化、洪水調蓄、氣候調節等也具有優勢。據相關監測,小微濕地比大型濕地具有更大的水土接觸面,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水體氮磷等營養物質,一份對全球濕地的統計分析報告也發現:10個1公頃的小微濕地比1個10公頃的大濕地具有更好的水質凈化效果。
“因此,保護好各類小微濕地,發揮其生態服務功能,是目前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重慶市林業局濕地中心負責人陳勇說。目前,重慶已籌集資金,支持在梁平龍溪河等流域進行水環境治理試點,其主要內容就是建設一批農村污水處理廠尾水提升工程,即在污水廠出水口外建設小微濕地公園,利用小微濕地的凈化水質功能,進一步清潔污水廠排出的處理污水,讓流向龍溪河的水更加清潔、干凈,為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小微濕地的力量。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