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履北京印跡 發現古都之美
7月12日,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起的系列線下文化探訪活動“北京印跡·文化探訪路”首站走進北海公園。本報記者 鄧偉攝
在北京眾多歷史古跡中,有一處的古橋平均建筑年齡久遠,數量也相對較多,這就是北海公園。昨天下午,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發起的文化探訪活動“北京印跡·文化探訪路”首站走進北海公園,市民在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梁欣立的帶領下,探訪園中古橋,了解北海公園鮮活的古橋文化。
北京是一座有著3000余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幾千年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與河湖相互作用,賦予了北京濃厚的水域文化特色。
“北京的古橋數量繁多,姿態萬千,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河湖之上,便利了交通,點綴了風光,和古城融為一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皇城內的古橋,樣式最為精巧華麗,而北海公園及周邊是古橋相對集中區域,北海古橋亦是北京老城古橋文化的典范。
從北海公園南門出發,梁欣立先生帶領市民自北海大橋開始,先后走訪永安橋、三折玉帶橋、濠濮間七折曲橋、五龍亭七石橋等14座古橋。
“這處就是三折玉帶橋。為什么要三折,就是想讓你放慢腳步,駐足停留,感受意境的美,是觀魚、賞景、品茶的好地方。若站在對岸,可以同時看到白塔、屋頂和橋身,景色優美,富有層次。”梁欣立先生說,它還有一別名兒,叫羅鍋橋。“因為它拱券高,你站在橋的這頭就看不到那頭。”
隨專家一起探訪的市民有的是從小就來游玩的老北京,也有第一次來到北海公園的年輕人。市民歐陽先生在北京工作多年,這次趁著妻子和孩子到北京游玩,特意報名參加活動。“平時來北海公園,很多橋走過就過了,沒有機會聽到這么細致的講解。雖然對孩子來說還有點深奧,但多了解一些歷史文化,也能讓他對身邊的事物有更好的感知。”
沿途,梁欣立結合北京城市水系變遷、重要歷史事件、北海公園建設歷程等,介紹了北海古橋的歷史由來、保護歷程和文化價值。大家一路游覽一路學習,氣氛熱烈愉快。
據悉,“北京印跡”平臺由市委宣傳部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發起,集合了廣泛的社會力量,旨在打造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空間資源平臺,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播工作。自去年12月17日正式上線以來,“北京印跡”平臺聚焦首都文化,推進文旅融合、增強老百姓的文化獲得感。“北京印跡·文化探訪路”系列活動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北京、熱愛北京,共同保護北京、發展北京。后續,平臺將推出更多主題豐富的文化探訪活動,歡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一起發現古都之美。
編輯:崔京榮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