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成渝合作“雙城記”
川渝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完善合作機制,支持川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發揮重點地區示范帶動作用,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近日,推進川渝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合作座談會在成都舉行,雙方就發揮川渝合作機制作用,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議題展開座談,進一步推動川渝合作走深、走實。
攜手構建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自從成渝高鐵開行‘深夜動車’以來,我幾乎都是買星期天21∶30以后的動車到重慶,一是因為21∶30到22∶15分這個區間的動車乘客相對較少,購票相對容易;二是對我們這種需要兩地通勤的上班族,周末可以好好陪伴家人。”2018年7月初,在成都工作的陳何偉接到調動通知,工作日大多要在重慶管理項目,為期三年。同年7月19日,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為了提高成渝高鐵通勤頻率,決定依據平時和周末客流情況在20點以后加密成渝兩地動車開行,其中最晚一班從成都始發的動車是22點53分。
從2015年12月份開通運營擬定的日開行23對,到2019年7月份日開行近100對,從設計時速250公里/小時到近300公里/小時。加開、提速的背后是成渝“雙核”日漸緊密的聯系,更是川渝合作不斷加深的證明之一。
2011年,國家發改委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6年國務院批復《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2019年7月10日,推進川渝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合作座談會在成都舉行。
秉持“巴蜀一家親”的合作理念和“川渝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川渝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完善合作機制,攜手打造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協同合作促共贏
川渝地緣相接、人緣相連、文緣相融。四川和重慶同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新時代深化川渝合作大有作為。
地處四川東部的廣安緊鄰重慶兩江新區,是四川確立的“川渝合作示范區”。今年6月份,廣安鄰水縣高灘川渝合作示范園正式啟用“023”作為電話區號,在四川率先實現了一地雙號。同時,鄰水縣也是四川距離重慶最近的一個縣。
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就設在高灘川渝合作示范園,公司生產部經理文武斌說,盡管企業的客戶大多在重慶,但園區緊鄰重慶渝北區,到重慶兩江新區僅15公里。“我們主要為重慶長安、長安福特、東風小康等重慶汽車企業生產配套內飾產品,把公司設在鄰水,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都能有效控制。”
目前,高灘川渝合作示范園74個簽約項目中有62個來自重慶,33戶投產企業中有28戶來自重慶,入駐企業100%為重慶配套。
今年4月2日,廣安市印發了《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片區)2019年度合作計劃》,從合作領域、事項、責任單位等幾個方面列出涉及產業、公共服務、生態環保領域37項合作計劃。
通過加強產業協同,堅持補鏈成群、相互配套,川渝兩地正在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制造業發展,力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在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重慶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與來自四川等地的造紙企業攜手,為永川區打造了第一個百億元產業集群;在四川宣漢,國內玻璃纖維棉龍頭企業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落地建廠。
數據顯示,2018年四川引進重慶投資到位資金1457億元,四川在渝投資到位資金1696億元,渝資入川連續三年超千億元。
此外,川渝兩地在多個方面都展開了有效的協同合作。比如,交通建設不斷提速。除高鐵外,目前川渝地區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有15條、共有16個出口通道,川渝兩地已經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并預留成渝超高速磁懸浮建設通道。再比如,雙方民生領域不斷合作深化。川渝兩地已經實現了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啟動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并將加深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合作。
7月10日,川渝兩地簽署了“2+16”協議(方案),將全面合作向縱深推進。其中“16”指15個專項工作方案(協議)和1個《共建合作聯盟備忘錄》。根據方案,川渝兩地將從深化重點行業和領域合作、支持川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發揮重點地區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成渝相向發展四個方面展開合作。
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數據顯示,川渝兩地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從1997年的3241.2億元、1509.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突破4萬億元、2萬億元。川渝經濟總量提升至占全國經濟總量的6.8%左右。
致力打造中國第四大城市群
在7月10日舉行的推進川渝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合作座談會上,《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簽署并首次提出兩地發改委將設立聯合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和綜合協調。
“深化合作”在前,“推進一體化發展”緊隨其后,這就意味著強化“一盤棋”的觀念是要更好地發揮川渝合作機制,唱好“雙城記”則需要雙方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1年,國家發改委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6年國務院批復《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今年4月份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則進一步明確,成渝城市群要“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合力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區別至少有三點。”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首先,經濟區覆蓋整個有經濟聯系的區域,城市群則重點覆蓋有經濟聯系的城市,不包括農村部分。其次,經濟區以行政區域為邊界,城市群則以城市本身而非城市行政轄區為邊界。最后,經濟區承載的功能更多元化,發展任務和方式不同,如既包括城市經濟也包括農村經濟,推進發展需要同時規劃和建設,而城市群則主要包括城市經濟。“如果將經濟區視作區域經濟發展面的載體,城市群則是這個載體的骨架。”盛毅說。
按照《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這也意味著成渝城市群有望成為繼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之后的中國第四大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由來已久。從城市發展布局來看,成都提出“東進”戰略,重大項目布局向東延伸;重慶也呈現出明顯的“西進”趨勢,重慶科學城等重大項目在渝西片區布局,這里已成為全市工業化、城鎮化最活躍的區域,2018年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
此外,兩地已經建立起多層次合作長效機制。包括重大戰略決策機制,每年輪流主辦一次高層聯席會,黨政主要領導研究重大合作戰略,確定全局性重大合作事項;協調會商機制,常務副省(市)長聯席會議,相關省市級部門負責人參加,每半年召開一次,會商制定年度合作計劃、定期督促落實,研究解決重大合作問題;日常運行機制,兩地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牽頭,每季度召開一次調度會,統籌協調推進合作事項和項目。
7月10日簽署的《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足足有12頁之多,是此次簽署的一攬子文件中篇幅最長的。兩地設立的聯合辦公室下設規劃、交通、產業、旅游、市場等專項合作工作組,分領域策劃、推進具體合作事項和項目,合作機制更深一層。
當前,成渝兩市經濟體量先后分別突破1.5萬億元和2萬億元大關。成都、重慶成長為當之無愧的兩大引擎,拉動整個成渝城市群發展快步向前。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