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園冶杯專業獎丨萬科上海寶山啟宸
項目地址:上海寶山啟宸示范區
項目面積:44000㎡
示范區面積:5100㎡
建成時間:2018.05
項目概述
項目位于上海寶山工業園區,緊鄰羅店新市鎮。周邊交通條件良好,有高架、地鐵、高速路,在主城 1 小時通行圈內。毗鄰北郊未來產業園,周邊配備幼、小、初及社區商業配套,1.5公里范圍內規范有大型商業文化用地。居住、教育、文化用地,配比合理,未來將成為整個產業園的居住核心。
△ 上海北郊未來產業園發展規劃:上海之北,未來之城
設計理念
近一個世紀的學說影響-Mies Van Der Rogh 建筑空間
“少即是多”的提出者建筑師密斯•凡德羅在建筑設計的學說上有一個理念前身--鄉間磚宅(Brick Country House 1923)。密斯•凡德羅當時通過鄉間磚宅所表達的“流通空間” 突破了以往空間的形式——封閉的或開場的空間,從而開創了一種貫通的、流動的、隔而不離的空間。在這個項目的平面中可以讀出,獨立的墻體將空間分隔而不封閉,使人無法完全定義自己是置身室內還是室外,內外空間沒有了嚴格的分界線,卻更巧妙地闡述出每個空間的連接關系。墻面往往遠遠的脫開屋頂由室內延伸到景觀當中,使空間、建筑和景觀極度融合。后來,密斯將這系列理念運用到了被認為是現代主義建筑最具有標志性的經典之作 —— 巴塞羅那德國館。
△ 鄉間磚宅平面 Brick Country House Plan (1923)
△ 德國館 German Pavilion,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Barcelona Plan (1928-30)
△ MIES VAN DER ROHE | 巴塞羅那德國館實景
由此我們嘗試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讀景觀,在已有的建筑環境中,景觀空間由內到外貫通建筑,我們在平面上保留且強調空間的流動性,將示范區的參觀路線拆分成點、線、面,嘗試將景觀從建筑空間中解構出來,再貫穿且順從建筑環境重組,為空間的在功能上添加了一連串不間斷的敘事表達,將功能融合到空間。
△ 空間連接與穿透 -- 與鄉間磚宅平面的不同之處是我們在這里強調的是空間的動線,并非完全是指墻體
△ 最初設計手稿
△ 流動空間概念
△ 平面圖
設計風格
項目主體建筑為現代風格,立面采用大面積的紅色陶板與U玻形成視覺的強烈對比,干凈利落的體量關系,簡潔挺拔的幾何線條,進退有致,配以飽和的橘紅色基調,外觀顯的更加亮麗、現代時尚。為了打造景觀建筑一體化設計,景觀除了延續建筑的整體設計風格,在材料、色調以及設計語言上形成了統一而融合的手法。
△ 建筑空間體塊
△ 主體建筑
分區介紹
項目在空間上面對的幾個難點之一在于:東側停車場與建筑主入口之間這段較長的動線沒有足夠的景觀界面作為內部通行空間,不得已需要把人通過市政界面進行導入。所以我們設置了幾個主要具有故事性與體驗性的景觀點,并加強了游覽者的記憶。
△ 城市空間界面
1.
時光門
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從亮麗且具有現代感的時光門開始,伴隨著涌泉的水聲,通過時空的轉換從一個帶有吸引力與神秘感的入口進入,由此引向一段體驗之旅。
△ 時光門入口設計效果圖
△ 時光門入口空間實景
△ 時光門入口頂部細節
2.
藝術花園
穿過時光之門,抵達散發著清香的藝術花園,穿梭于曲折變化的林蔭路上,從容的去感受這份優雅和安靜。
△ 花園小徑
△ 藝術空間
△ 景墻細節特寫
3.
時光隧道
建筑與地塊邊界由于規劃限制條件所限,景觀空間被壓縮為冗長的狹窄空間。我們利用景墻的層次把市政空間與景觀空間疊加融合,通過玻璃磚與陶磚滲透結合,形成半通透的景墻圍合空間,使人行走其中像時空隧道一樣,疊影交錯,樂趣其中。
△ 空間結構
△ 時光隧道效果圖
△ 時光隧道實景
△ 與建筑的灰空間
△ 時光隧道立面概念
△ 時光隧道立面概念
△ 景墻實景
△ 細節實景 Detail
△ 利用參數化推演景墻
△ 景墻細節
△ 景墻細節
4.
游鱗雨簾
霜凝青汗簡,冰透碧游鱗,穿越時空終抵游鱗之夢。景觀將建筑的留白通過不同顏色的琉璃瓦筒組合成一個旋轉漸變的水景,夜晚在燈光與音樂的陪襯下,途徑此處,便會被這夢幻的場景吸引駐足。
△ 入口概念
△ 水簾概念
△ 水簾里面詳圖
△ 入口水簾實景圖
△ 入口水簾實景圖
△ 琉璃裝置細節
△ 琉璃裝置特寫
5.
建筑灰空間
慵懶的午后,一杯咖啡,一下午。設計將室內的空間延續到室外,布置了一個休憩洽談區域,在靠近外圍布置了流動的水景, 噴泉作為沿街的展示吸引人流;建筑內側空間布置了鏡水面與雕塑。
藝術庭院內,樹影、白色的景墻立面,細膩的材質,精致的藝術雕塑,干凈的草坪相互映襯。
△ 灰空間效果圖
△ 灰空間實景
△ 灰空間實景
6.
連廊水景
設計通過連廊來減弱高層建筑帶來的壓迫感和安全隱患、將白玻璃作為隱形隔斷。中庭水景選擇了飛鳥的主題雕塑,鏡面水景與白玻之間相互映射將影像無限疊加,水景配合跳泉使空間充滿跳躍的靈動感。
△ 連廊水景效果
△ 連廊水景實景
△ 連廊水景
△ 跳泉實景
△ 藝術雕塑
△ 藝術庭院設計圖
△ 藝術庭院設計圖
△ 藝術庭院空間
設計創新
參數化設計的推導過程
設計常常需要在很有限的設計周期內完成,引入參數化手段極大的提高了設計推演過程中對參數調整的效率及對細節的把控,所以這次的項目我們嘗試將參數化融入到景觀設計中去。
一、“隨機與自然”的探索
玻璃景墻的主要構成我們嘗試了兩種思路:第一種為相對常規的參數邏輯-隨機,第二種我們嘗試了新的思路。
1、隨機
首先,我們嘗試了兩種形式的隨機分布,根據概率與控制線進行找形的過程:
A: 通過控制線上下端的變化,即根據調整距離控制線的范圍:距離更近的變化更多,距離越遠的越趨于同類,根據距離分成等距類并應用隨機數模擬出現概率,并且可以由貝塞爾曲線等函數對概率進行修正。
△上下部分隨機變化
B: 這類則是不設置上下部分,通過“混合”兩種材質的思想,借由兩種材質所占比例與隨機變化進行調整。
△兩種材質在一定比例下的隨機變化
2、自然
然后我們嘗試的新方式。由于這個玻璃幕墻是暴露在天空之下、自然之中,所以我們模擬自然降雨過程的則是在動態的過程中通過尋求比例與形態的美感,相對第一種更為自然,通過kangaroo的動力模擬,賦予同一行材質不同的下落速度對自然降雨進行再現,截取適合且美觀的形態進行微調。
△ 模擬自然降雨過程
△ 雨中的玻璃幕墻建成效果
二、“等距”的探索
常見的通過網格頂點作為孔的重心直接排布、旋轉與縮放,得到的是類似于印刷中調幅式網目調(halftone,通過網點大小表現的畫面階調),相鄰兩行的行間距不會隨著行數的變化而變化,但在視覺上因為孔大小的變化各行會有種逐漸相互遠離的感受,是“看似變實則未變”;在此案中穿孔板的取點思路則不同,是以孔的重心進行排布、以垂心為中心進行旋轉、以底邊中點進行縮放,相對于常規做法各行的間距是變化的,在視覺上有了不變行距的感受,是“看似未變實則變”,且在實踐中相鄰兩行的間距保持相等有助于相同結構件的構筑,而傳統的縮放形式則會導致當穿孔半徑過大時因行間距變小而無法放置結構件。
△ halftone 間距漸行漸遠
△ 各行縮放變化
△ 建成細節,間距始終不變
三、“螺旋”的探索
88片琉璃水簾的構建則蘊含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整體的結構與形態改變會影響部分的結構與形態變化,部分的關鍵性變化會對整體起到決定作用。
從整體思考:整個琉璃裝置總體的半徑、高度以及整體旋轉的角度、距離水面的高度和琉璃瓦的片數,共同決定了單塊琉璃瓦的平面旋轉角度、懸掛角度、懸掛點位及穿孔位置。
從局部思考:單塊琉璃瓦的寬度、弧度、厚度、長度、開孔位置則會影響整體的形態與排布。
以上的模塊參數與懸繩的數量及點位分布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單塊弧度變化
△單塊寬度變化
△單塊長度變化
△單塊厚度變化
△塊數增加對穿孔點的影響
△整體旋轉角度對形態的影響
△距離水面高度對形態的影響
△懸繩逐根構建
△ 雨中游鱗建成效果
我們一直在探索從更多維度去思考和理解景觀空間,既可以從故事性、敘事性及記憶性去營造空間,也可以嘗試從參數化、新科技、新材料的融合去解決設計問題。如同這次參數化設計的嘗試一樣,我們一直試圖在設計過程中嘗試用不同的手段,解決不同的問題,去創造一些具有場地精神的景觀空間。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