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城市慢道串起市民幸福生活
金秋的渾河,藍天白云下碧波蕩漾。很多市民和游客在河邊的慢道上散步、騎行或小憩,不時有歡快的笑聲回蕩在河上。
10月15日,家住新世界小區的趙躍華老人和鄰居一起,順著小區正對著的道路,步行幾分鐘就來到渾河濱水慢道。已經65歲的趙躍華腳力甚佳,“每天沿著慢道走一個來回,心情特別舒暢,經常不知不覺就走到五里河公園甚至更遠。”趙躍華腳下這條步道,只是沈陽城市慢行系統的一部分。隨著城市生態建設和交通網絡的建設與發展,沈陽已初步搭建“功能完善、安全舒適、綠色低碳、立體便捷”的多樣化慢行交通體系。
渾河兩岸已形成61公里濱水慢道
按照規劃,沈陽陸續啟動建設環城水系慢道、延伸渾河慢道、完善渾南慢道和四環慢道,增加280公里的城市慢道。這其中,渾河慢道目前已經完工,渾河核心段濱水空間向兩側延伸至東四環、西三環,形成全長約33公里的渾河灘地城市段景觀帶和61公里的濱水慢道。
10月9日,記者在沈水灣健身廣場看到,這里綠廊慢道不僅路面干凈整潔,而且道路周圍綠蔭覆蓋,行走在幽靜的健身慢道中,感到心曠神怡。“通過兩期建設,目前渾河慢道西至三環東至四環,將五里河公園、沈水灣公園、羅士圈公園、長白島森林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以及鋼琴音樂廣場等串聯起來,充分滿足了市民徒步和騎行的需求。”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介紹,為方便游人,渾河慢道打造了三條濱水綠化帶景觀,選取垂柳、旱柳等鄉土樹種,對河岸、慢道兩側的近水區域進行補植,形成厚重連續、氣勢磅礴、彰顯北方植物特色的近水林帶。以鄉土樹種槐樹作為兩岸灘地綠化的主基調,進行槐樹補植,形成層次豐富的背景林帶。與此同時,沈陽還在綠道上統一建設標線和沿線標牌,增設休閑驛站、座椅、垃圾桶、引導信息墻、信息塊等內容。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綠道改造中,渾河兩岸南北兩側加密了衛生間和能量補給站的數量,同時為帶嬰兒游玩的母親們打造了專屬母嬰室,為需要緊急救護的游客建設應急救援的紅十字救護站。
東一環設置城市慢道樣板
沈陽城市慢行系統主要分兩個部分:供市民茶余飯后休閑的濱水慢道,主要集中在渾河兩岸、南北運河沿線和一些明渠周邊;再有就是城市核心區的慢行系統。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很多人開始嘗試“慢出行”。建設城市慢行系統,就是為步行、自行車等慢速出行方式劃分專用道,解決快慢交通沖突、慢行主體行路難等問題。10月15日,記者在東一環快速路橋下看到,這里通過設置圍欄把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一一分開,三方都可以在自己的道路里正常通行。
無獨有偶。記者當天在三好街看到,這里的慢行系統改造也在進行中。“三好街慢行系統改造,就是為了強化步行和非機動車的獨立路權,使大伙出行更安全。”和平區城建局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沈陽今年出臺了《沈陽市解決“出行難”治理交通擁堵三年工作方案》,當中包含了沈陽主城區100公里慢行系統改造工作,包括改造完善勝利大街、和平大街、三好街、市府大路、十三緯路、十一緯路等主次干道慢行交通100公里,建設49個港灣站及渠化路口。
市民希望有更多優美慢道
“碧波之上,渾河慢道蜿蜒向前,水光山色移步換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前不久,外地游客張瑞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來沈陽渾河旅游后的感觸。誠如張瑞所言,渾河慢道隱身在城市綠化帶和園林之中,不僅能有效調整城市生態結構,串聯城市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還能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塑造城市形象。
沈陽市民對城市慢道的需求,不僅是量上的增加,對“質”也提出了要求。家住皇姑區陵園街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此前陵園街在改造中也建設了慢行系統,但僅是鋪設了行人方磚而已。“起碼應該多搞點綠化,而且也要對占道經營的加強管理。”
事實上,沈陽在建設慢道系統上也在全力追求多樣化體系。比如綠道設計,目前沈陽計劃連接城區46個景觀節點,串聯全市主要公園,建立城市線性綠色開敞空間,提升城市形象。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