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歷史文化街區有了“管線新規”
南北長街、南北池子、東華門大街、五四大街等43片歷史文化街區內,今后無論是架空線入地、增設綜合管廊,還是安裝新路燈,都將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作為北京市地方標準的《歷史文化街區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已對外發布,明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污水廠固廢廠等應遷出
本市老城中,有30片歷史文化街區分布在二環以內,房屋密集,道路普遍較窄。規范指出,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現狀已存在的大型市政設施,應進行統籌優化,提出調整措施。其中,歷史城區內不應保留污水處理廠、固體廢棄物處理廠(場)、區域鍋爐房、高壓輸氣與輸油管線和貯氣與貯油設施等環境敏感型設施;不宜保留樞紐變電站、大中型垃圾轉運站、高壓配氣調壓站、通信樞紐局等設施。
歷史城區內不應新設置區域性大型市政基礎設施站點,直接為歷史城區服務的新增市政設施站點宜布置在周邊地帶。有條件的歷史城區,應以市政集中供熱為主;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歷史城區宜采用燃氣、電力等清潔能源供熱。
入地管線依種類排位置
規范提出,歷史文化街區管線綜合規劃應與街區保護規劃相一致,應依據路網情況、道路寬度及周邊用戶需求等因素,合理規劃各條道路下的管線種類和規模,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避免將各類管線集中布置在道路寬度較窄的路段。
管線宜采取地下敷設的方式,如何敷設,要根據道路寬度、管線規模等因素綜合確定。比如,寬度在3米以下的道路,一般可布置給水、污水管線;寬度在3米至4米的道路,還可以布置電力或信息管線;寬度在8米至10米的道路,雨水、電力、信息、燃氣、熱力等管線均可“入地”。規范特別指出,寬度在10米以下的道路,不應設置高壓、次高壓燃氣管道。
“入地”的深度也有限制。比如,電力管線的最小覆土深度為0.5米,給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則規定為1米。
施工過程中,自道路中心線向兩側建筑方向,工程管線宜按污水、雨水、熱力、燃氣、給水、電力(路燈)、信息管道的順序依次排列。
胡同上空繁密的電話線、網線、有線電視線等架空線,經常涉及二三十家不同的運營商。規范指出,如果每一家運營商都要建設自己專用的信息管道,現實條件無法滿足。因此信息管道必須統籌建設,各家運營商有償使用。
綜合管廊“選擇性”入地
集合了電力、信息、給水、熱力、天然氣、污水、雨水等多種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已在全市開工建設約130公里。在歷史文化街區內建設綜合管廊,有著特殊的規矩。
規范提出,應以規劃為指導,結合地下空間開發、老城改造、道路改造、主要地下管線改造、架空線入地等同步建設綜合管廊或纜線管廊。結合歷史文化街區內道路狹窄的特點,應根據實施條件和需求合理確定入廊管線種類,避免全種類管線納入綜合管廊。較常見的入廊管線為電力、信息、給水和熱力等管線。
電箱等設施要與街道風貌協調
僅僅一個多月的工夫,雍和宮大街從北二環到簋街路口一段,108臺電箱已經“隱身”,有的與圍墻合二為一,有的藏進了綠化景觀。未來,將有更多市政設施通過“景觀化、小型化、隱形化”改造,與歷史文化街區的環境融為一體。
按照規范的要求,市政站點設施一般占地多、體量大、安全間距要求高,對歷史文化街區用地和建筑風貌影響較大,因此,應盡量將其安排到歷史文化街區之外。
必須設置在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市政站點設施,比如天然氣的調壓箱,變電站、配電室或箱式變壓器,通信的模塊局、交接箱,有線電視的光接點,熱力交換站等,應盡量小型化和地下化,其高度、形態、色彩、材料等要與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風貌相協調。
歷史文化街區內道路、胡同、公園等街巷空間的地面鋪裝和明設的各種管線附屬設施和設備,應在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與街區傳統風貌相協調,并應統一規范安裝位置。比如路燈,規范提出,街巷空間內設置的燈桿、燈具應統一設計,其樣式、色彩、材料等應與街區傳統風貌相協調,整體風格簡潔、樸素。應優先考慮利用門頭、墻面設置燈具;若采用燈桿,燈桿高度應控制在2.5米以內。
對于目前影響街區傳統風貌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管線附屬設施和各種箱體,應采取遷移、遮蔽、修飾等隱蔽措施予以改造。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